马哲习题及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马哲习题及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f6bc36825c52cc58bd6be1d

构成较高的部门因资本不断向外转移,导致生产规模缩小、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率上升;有机构成较低的部门因资本不断涌入,导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这种由资本转移所引起的产品供求变化、价格变化、以及利润率变化会一直持续到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为止。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因此,平均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第六章

1、D;2、B;3、D;4、C;5、D;6、B;7、B;8、D;9、B;10、C;11、ABD;12、BDE;13、ABC;14、ACD;15、BCDE;16、ACDE;17、ABE;18、ABCDE;19、ABCDE;20、ABCD;

21、答案要点: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自由竞争会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而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这是因为: (1)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如果一个部门的生产和资本分散在社会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本家手中,则根本不可能形成垄断的局面。因为他们之间很难达成某种协议,即使一些企业形成某种联合,也难以左右整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而在生产高度集中时,情况则大不一样。这时,一个部门的生产已经集中在少数大企业和大公司手里,它们之间就比较容易达成某种协议,通过联合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市场。

(2)生产的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因为当少数大企业控制了一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时,该部门的中小企业由于实力不济,难以与之竞争,而其他部门的资本也难以转移到这个部门,从而保持了大企业的独占地位。

(3)生产高度集中后,也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如果一个部门中的少数大企业之间进行竞争,那么,由于它们实力相近,结果会造成两败俱伤。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竞争,这些大企业之间就会谋求暂时的妥协,为共同控制生产和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达成协议,从而形成了垄断。

22、答案要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体来说,二战后爆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为了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就要求资本社会化得到相应的发展。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是因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资本社会化形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因而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次做出局部的调整。主要表现在:

(1)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了矛盾。高新产业、巨型企业、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工程的建设,都要求数额巨大的长期的投资。这就遇到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的限制,而国家垄断资本的积累和发展,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这

一矛盾。因为国家可以把巨大的财政资金转化为国家垄断资本,所以,国家垄断资本在数量上要比单个私人垄断资本充足得多。

(2)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发展,遇到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在当代条件下,有一些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投资和经营,如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公共产品生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投资等,由于周期长、赢利小(甚至亏本)、风险大,私人垄断资本无力承担,或者虽有力量进行但不愿承担,这只能由国家垄断资本来从事和承担。因为作为“总资本家”的国家垄断资本,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和安排社会经济问题。

(3)生产力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同私人垄断资本盲目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加剧了。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社会分工深化,国民经济部门不断增多,因而客观上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调节社会生产。这是各自为政、追求私利的私人垄断资本不可能做到的。而作为“总资本家”的国家垄断资本,就必须担负起对社会经济组织和调节任务。由于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及其私利之上,并且手中直接掌握着巨大的经济力量和各种经济杠杆,它也有可能根据垄断资本总利益的需要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种调节。

(4)生产力的迅速增长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加深了。因为,战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容量虽然也有增长,但由于垄断资本的剥削更深重了,这种需求却越来越相对落后于社会生产的扩大,从而导致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过剩现象日趋严重。为了缓和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缓和日趋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作为“总资本家”的国家垄断资本开拓和扩大国内外市场。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的社会制度取代并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新的社会制度是否( )

A.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实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能够消除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 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2.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已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下列属于这些主客观条件的有( )

①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②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 ③人民政权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④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历史事件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C.没收官僚资本归社会主义国家所有 D.个体农业走上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

4.“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句话揭示的是( )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目前我国社会的性质 C.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主要特点的是( ) A.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C.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6.从结束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 ) A.戊戌变法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辛亥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7.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D.广大人民群众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8.到1950年初,人民政府合计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它们是建国初期国有经济的主要部分。到1952年,国有工业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值的56%,银行基本上由国家控制。上述材料主要表明了( )

A.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B.工人阶级有能力把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担当起来 C.人民政权有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完全有条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9.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 )

A.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1976年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D.1973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意味着我国已经( )

A.消灭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 B.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D.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 )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3.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 )

A.官僚资本的改造 B.农业的改造 C.手工业的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4.1956年底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我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

B.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C.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 D.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被消灭

15.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 ) A.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B.结束了几千年来在我国存在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 C.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 D.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6.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容有( ) A.剩余价值

B.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C.按劳分配

D.生产过程中人们是分工合作的

17.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指的是( ) 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B.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几千年剥削制度的终结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三、问答题 18.建国初期,我国为什么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等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9.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0.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四、辨析题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2.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