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训练(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训练(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f56865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1

阅读训练

一. 阅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完成以下问题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3.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

4.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二.阅读《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完成以下问题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

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3.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

4.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完成以下问题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完成以下问题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附答案

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1.拟人。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3.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4.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同时还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全词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生活小景中,令人领略不尽。

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 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

2.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

3.①动静结合。② 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驳和豪英坐饮、流水无声、笛声阵阵来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动静结合:碧空中,月色迷蒙;花丛中,树影斑驳(静);午桥上,豪英坐饮(动);长河中,流水无声(有动有静);杏花里,笛声阵阵(动)。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4.从洛阳旧游到现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从昔日与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①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

②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2.①运用想象、象征(比喻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3.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1.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景中含有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凄惘之情。

2.前两句写眼前景色,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