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十八讲(3000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初中作文教学十八讲(3000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8e9255d0d233d4b14e69f2

该文的评析)。

以上,介绍了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在写作实践中,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其中的几种,以求全面、形象、具体地展示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例文1 我第一次离家出走

吉林九中 贾晓瑞

??妈妈终于火了,抬手给了我一巴掌,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一转身跑了出去。

天又黑又冷,我裹紧大衣,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我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赌气:“我决不回去!决不!”就这样,路越走越长,天越走越黑。哎,去哪儿呢?,反正连家都不要了,去哪儿都无所谓。我的脚步渐渐慢下来,最后,索性找个地方坐下。以后怎么办?我摸遍全身,只找到一角钱,哼哼,乞丐都比我富有,我自潮。抬头一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怕是半夜了吧,我有些胆突突地,万一碰上坏人怎么办?想到这里,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抱着。“咕噜噜——”是肚子在抗议了,可我实在无力填饱它,无奈,只得站起身,继续走下去。

起风了,我不住地哆嗦,真该死,晚上怎么这么冷呀,我赶紧跑起来,希望能增加热量,结果没跑几步,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风越刮越大,我忙找了个旮旯躲进去,把头缩进大衣里,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我竟蹲着睡着了。不一会儿,被恶梦惊醒,

便再也不想睡了。衣服外面寒风刺骨,肚皮里面饥肠辘辘,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我呀!可是,街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我总算是体会到了当个流浪着的滋味,不过,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无家可归,我是有家不回。哎,何必和妈妈顶嘴呢,她说她的,我听着就是了,其实,我也知道她说的对,就是烦她太唠叨了,我真是太任性了。也不知道现在爸妈在干什么?是满市找我,还是等我回去?说不定,妈妈把喷香的饭菜都做好了。还有,我出来这么长时间,小鸟有人喂吗?今晚还有好节目呢,况且我的作业还没写呢,明天可怎么上学呀!我受不了了,回家,回家!我站起身,拼命地往家跑。

跑着跑着,我看到站在十字路口的一个人影,没错,是妈妈!她站在寒风里,两手搭在嘴边,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嗓子都喊哑了。我鼻子一酸,心里热辣辣的,“妈妈——”我大声答应着,直向妈妈奔去??

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可也是最后一次了。妈妈,您能原谅我吗?

[评析] 这篇作文,选材新颖,详略安排得当,主要情节记叙细致入微,在记叙中,恰当地插入了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从“我决不回去”到“拼命地往家跑”,再到“直向妈妈奔去”,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离家出走的情景和心理变化过程,从离家出走这一反面事例,体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感受,本文的立意也是深刻的。文章采用顺叙写法,比较适合读者更关心后果的这一类事件,假如把后果(回家)先写出来,就减少了读者往下读的兴趣。

例文2 我逐渐了解了他

一张坚毅而严肃的脸,高高的鼻梁,浓眉下是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高大魁梧的身材,甚至有些让人生畏。这就是我的父亲。(文章开篇简洁,通过外貌特征的描写,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的时候,对于我来说,他简直是个门神。我还清楚地记得,6岁时我第一次挨打的情景。那次是因为我偷着拿了储蓄罐里的一角钱去买冰棒,父亲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随后不太狠地给了我的屁股两巴掌。我哭了,尽管他以前是那样关心我,我还是恨他。从此,我们父子之间有了一条无形的界限。(略写的这件事情,交待了“我”对父亲的不了解。)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他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句过渡很好,自然地引出下文。)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个星期天,我从梦中醒来,发现已是早上9点多了。本来和同学约好9点30分集合去做好事,让奶奶叫我,可奶奶却因为做早点忘了。我心中真是恼火,冲着奶奶大声吵嚷,不想却被隔壁的爸爸全听到了。他紧皱眉冲进屋来,我吓得缩紧(好词!)了头,心想这顿打恐怕是躲不过去了。可是,爸爸并没有打我,而是把我叫到他身边。我带着迷惑而惊恐的神情望着他。“孩子,你长大了,打也没有用。你应该知道尊敬长辈是中国几千年的美德,等你长大以后就会懂得奶奶对孩子们的心了。”这次父亲没有打我,而且以后也很少打我。然而我却越来越懂得有许多时候语言比拳头的份量重得多。我对父亲有了些新的认识。(夹叙夹议,说明此事对“我”的教育影响很大,对父亲开始了解了。)

转眼,已经上了初中。一次劳技课要求我们准备几块做泥塑用的竹板。我家没有珠子,往哪去找呢?我只能又把这事告诉了父亲。父亲二话没说,便骑上自行车走了。已经进入冬季了,望着窗外那摇曳的纸条,那卷着黄沙的大风,我茫然了。(恰当的景物描写,衬托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父亲的身影重又出现在门口。他满脸尘土,头发被风吹得十分零乱,发丝间夹杂着细小的沙粒。那发紫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兴奋地挥动着手中的几块竹板:“我在马路上转了转,从废竹筐上抽出来的,你看行吗?”望着父亲额头上的皱纹,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深深地点了点头。父亲连身上的土都顾不得弹,便拿着竹板到阳台去了。只见父亲坐在小凳子上聚精会神地用木锉锉着竹板,一会儿又用砂纸打磨,然后用眼睛瞄,再打磨,一颗颗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滑下来。(这句行为描写,看出作者对关键的事情舍得用笔墨,而这些笔墨用到了当处。)我默默在望着父亲双鬓上过早出现的银丝,难道父亲真的老了吗?不,在我的心中,他永远精力旺盛,永远高大健壮。14年来,他给了我多少关怀和爱护,每当我在学习上有了困难,父亲就会不厌其烦地帮助我,直到弄懂为止;每当我生病发烧时,他总是在病床旁陪伴我,护理我??而现在,为了这几快不很要紧的竹板,父亲却在大风中奔波,又不顾寒冷替我做着本该我自己做的事。(抒情议论,道出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此时,“我”已经了解了父亲。)看着看着,我无声地哭了,我第一次被感动地哭了,我的心中就像翻到了五味瓶,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第一次真正感到了父亲的伟大和父爱的深沉。(“深沉”一词写出了父爱的特征,用词准确。)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经历了一些事(虽是一笔带过,但增加了普遍性,可见,略写不等于不写。)父亲平凡的言行无不体现着他对儿子的爱和期望。我更了解父亲,更敬佩父亲了。(篇末扣题。)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这里,我们介绍记叙文写作中的三种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