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59d6ba172ded630b1cb6f5

在日本长达14年侵华战争中,日军掠夺中国人民财产、屠杀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包括日本在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1935年,向中国政府提出华本政权特殊化的要求。日本策划五省防共自治运动。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步伐。

1936年8月,日本参谋部制定《昭和十二年对华作战计划》,提出对中国的战争要有全面战争的准备。

1937年7月,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

1938年10月,日军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作为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重要一步。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实行军事殖民统治。

早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台湾实行了长达了50年的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

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言,年“大同”。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一些地方傀儡政权。 1938年12月,汪精卫叛国投敌。

1940年3月,在日军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第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1933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 1934年6月,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6年2月,又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广大的工人、农民 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932年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抵抗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支援他们。 1933年5月,冯玉祥成立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 1933年11月,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起抗日反蒋事变。

17

1934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国共第二次合作

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1935年12月,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

1935年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在群众的压力下,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延期成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事业奋斗。

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936年5月,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救国联合会。

日本队中国华北侵略扩大,国共两党开始接触,就抗日问题进行磋商。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协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

9月1日,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对日本及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改变。

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 张学良扣留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扭转十年内战的局面,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

1937年7月8日,共产党号召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 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等协议。 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仍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由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1938年6月,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在香港成立保卫i中国同盟,呼吁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中,取得大捷。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准备应付长期战争。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对华三原则。

18

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1939年12月,在桂南会战中攻克昆仑关,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在激战中殉国。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

同年2月,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1942年4月,远征军解救被日军包围的英军,受到了国际上的称赞。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被称为大后方。

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

同年6月,成立国民参政会。

1939年10月,国民参政会批评国民党一党专政。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9月创办盟报《光明报》

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参政会上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得到各界人士响应。

1945年5月,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度抢夺人民抗战胜、发动内战的方针。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 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

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 第四节

1937年8月22日,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

其中《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全面抗战爆发后,对于中国抗战的前途,国内有各种议论。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亡国论”和“速胜论”。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

毛泽东指出,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毛泽东阐明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开辟敌后战场 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八路军伏击日军,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0月,八路军频繁设伏,缴获大量军事物资,切断日军交通线。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先后开辟晋察冀、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的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 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

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争。

19

抗日游击战争的张略地位和作用

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

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1939年至1940年,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

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人们军队在有利条件下也进行过运动战。

1940年8月12月初,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这就是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到1940年底,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建立了大量的地方武装和民兵。 1944年春季,敌后战场人民军队转入攻势作战。

1945年8月,反攻阶段到来前夕,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120万、民兵220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19块。

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抗战的方针、政策不同,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分歧和斗争。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3年春,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即统一,有独立。 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发动群众,状大人们力量。

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

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时,紧紧抓住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即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是共产党领导的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1941年,中共中央把“精兵简政”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各根据地实行。 1940年至1943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