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试题库(含答案) 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测量学试题库(含答案) 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d4c1f5b0717fd5360cdc7a

站,求一公里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为多少?当要路线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不超过±24mm时,问水准路线长度不应大于多少公里?

(17)解: m总=±9×4=±12(mm) 设水准路线线长D km 12D≤24 ∴ D≤(

242

)=4(km) 12

(18)某段距离用钢尺进行 6次等精度丈量,其结果列于表中,试计算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序 号 1 2 3 4 5 6 观 测 值L(m) 256.565 256.563 256.570 256.573 256.571 256.566 256.568 V(mm) -3 -5 +2 +5 +3 -2 0 VV 9 25 4 25 9 4 76 精度评定:观测值中误差:m=±3.9mm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1.6mm (19)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其成果为: DА=140.85±0.04m DB=120.31±0.03m ; 试求:

(a)每段距离的相对中误差;(a) mА/DA=0.04/140.85=1/3521 ,mB/DB=1/4010 (b)两段距离之和(DА+ DB)中误差与两段距离之差(DА- DB) 中误差的相对误

差。

(b)∑D= DA + DB ΔD= DA - DB

m∑2=mА2+ mΒ2 m∑ =±0.05m mΔD =±0.05m

两段距离之和与之差中误差的相对中误差均为 m∑/(DА+ DB)=1/5223 (20)在支导线水平角测量中,每站测角中误差mβ =±5″, 从已知方向开始,

观测了八个角度,求导线的终边的方位角中误差?欲使终边的方位角中误差不大于±18″,试求支导线最多能设置多少个转折角? (20) m终=8×mβ=8×5=±14.1″ n≥(m终/mβ)2=(18/5) 2 =12.9 最多设13个转折角 (21)经纬仪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 m=±9″,求五个测回平均值的中误差是多

少。欲使角度平均值的中误差不大于±3.5″,至少观测几个测回。

第 17 页 共 26 页

(21)M=

mn=

95=±4.0″ n≥(m29)=()2 =6.6 n=7测回 M3.5 (22)三角高程测量已知水平距离D=100.08±0.05m, 竖直角α=15°30′00″

±30″,仪器高 i=1.48±0.01m,目标高V=1.00±0.01m,试求两点间的高差h及其中误差mh。

(22)h=100.08tg15°30′00″+1.48-1.00=28.23米 mh2=(tgα×mD)2+(D×sec2α×mα/ρ″) 2+mi2+mv2 =(tg15°30′00″×0.05) 2+

(100.08×sec215°30′00″×20/206265) 2+(0.01) 2 +(0.01) 2

=0.000192+0.0001092+0.0001+0.0001=0.000501m 2 mh =±0.022m

(23)等精度观测五边形各内角两测回,已知一测回测角中误差mβ=±40″,试

求:

(a)五边形角度闭合差的中误差mf ; (a)fβ=Σβ-540° 角度平均中误差: Mβ

=

m?2=

?402=±28\ 闭合差fβ的中误差:mf=±5Mβ=±5×28=±63\

(b)欲使角度闭合差的中误差不超过±50″,求各角应观测几个测回; (b) ∵ mf=5Mβ=

4025× ∴n=2?5=2?5=3.2 取n=4

mf50nm?2m?(26)用同一架仪器观测某角,第一次观测4个测回得角值β1= 54°12′33″,m1=±6″。第二次观测了6个测回得角值β2= 54°11′46″,m2=±4″。求该角度β及中误差m。 (26) P1=

P1??1?P2??211=0.028 P==0.063 β==54°12′00″ 222P1?P2642P222\21m??([PP])?m1?([P])?m2??3.3

(27)等精度观测一个三角形的内角α、β、γ,已知测角精度为±35″,求三角形

的角度闭合差的中误差。

w=α+β+γ-180° 三角形角度闭合差的中误差mw:

第 18 页 共 26 页

mw2=3m2

∴ mw=3?m=±1.732×36″=±62.4″

第七章 控制测量

7.1试题

7.1.2填空题

(1)控制测量主要包括_平面控制测量和__高程 控制测量;前者主要的方法有

三角测量、三边测量、边角测量、导线测量等,后者主要方法有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2)我国国家三角测量分为4级,每个三角点都埋 标石 ,并且设立 觇标,以便于观测。

(3)直接为测图服务而建立的控制测量称图根控制测量,它的精度比较低,边

长短,一般可采用小三角测量、测角交会、测边交会、导线测量等方法进行。

(4)独立的图根三角测量,除观测三角形的内角外,至少必须丈量一条基线,

并测定,其目的是为了计算各边长、各边方位角 各点的坐标

(5)小三角测量的主要特点是控制测区范围小,边长短,测角精度要求高_,以

及内业计算采用近似平差计算 _。

(6)图根三角测量,一般平均边长为不超过测图的最大视距的1.7倍,测角中误

差为±20″秒,起始边的相对中误差为 1:10000,三角形的最大闭合差为±60″秒。

(7)我国国家三角测量分为_4____个等级,国家水准测量分为___4__个等级。 (8)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应视测区面积大小分级,建立测区的首级控制 图根控

(9)小地区控制网的控制点密度通常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 地物地貌的复杂程

度。

(10)导线按形状可分为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

(11)单圈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而符号相

反。如不能平均分配,则可对短边夹角和长、短边夹角给以较大的改正数。

(12)经纬仪视距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测量角度 和 边

长 存在误差,其中测边 误差大于测角 误差。

第 19 页 共 26 页

(13)导线测量的分类,按测边的方法不同,可分为 经纬仪导线测量 视距导

线测量 视差导线测量 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

(14)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项目有:踏查选点埋桩 测量导线右角(左角)

测量导线边长 测量起始边方位角或与已知高级边的连结,测量连结角与连接边。

(15)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点的高程 _。前者主要内容是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方位角的推算 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推算各导线点坐标 。

(16)坐标正算问题是已知两点的边长和方位角,计算 纵坐标增量、横坐标增量;坐标反算问题是已知两点的纵坐标增量、横坐标增量,计算 两点的边长和方位角 。

(17)国家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从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共分_4_

等级。4_等水准测量是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工程建设服务。测区较小,图根控制点的高程可采用五等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_方法测定。

(18)四等水准测量应使用不低于S3_级的水准仪以及红黑双面 水准尺。每一测站观测时都应检查红黑面水准尺 读数差和黑面测量和红面_测量高差之差。

(19)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三角学 学的原理,两点间水平距离是用 三角测量 方法测量求得的。三角高程测量在测站应观测竖直角 ,应量仪器高和目标的觇标高

(20)建立小地区高程控制网的方法主要有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7.1.4单项选择题

(1)计算导线边往返高差平均值时,按下法计算: (a)往测高差减返测高差除以2;

(b)往返测高差绝对值取平均;

(c)往返测高差绝对值取平均,附以返测高差的符号;

(d)往返高差之和取平均。

(2)附合导线当观测右角时,导线角度闭合差分配的原则是:

(a)与角度闭合差同符号,按实际观测角度数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 (b)与角度闭合差符号相反,按实际观测角度数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 (c)与角度闭合差同符号,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时,不考虑两个连接角。

(3)后方交会定点选点时,避免点位落在危险圆上,可采取措施是:

(a)计算交会角α、β和已知点的固定角Υ之和不要接近180°; (b)在地形图上标出三个已知点及待定点; 查看是否在一个圆上或附近。

(c)在待定点上增加观测第四个已知点。

(4)为了减弱垂直折光的影响以便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较为适宜的观测时

第 20 页 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