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974f0e6bec0975f565e274

马 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

设题: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

答案:烘托手法。(步骤1)“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步骤2)“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晋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步骤3)

(三)修辞手法 1.设问方式

①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②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答题要点及思路

①指出手法。即找出采用哪种修辞手法。 ②阐释运用。即结合诗句阐释手法如何运用。

③点明作用。即简析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3.试题举例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33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设题: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步骤1)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步骤2)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步骤3)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第一步,揭示手法。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

第三步,分析表达作用。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设题: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步骤1)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步骤2、3)

(四)构思技巧 1.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答题要点及思路

①概述内容。即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关系。即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34

③指出情感。即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试题举例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设题: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步骤1)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步骤2)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步骤3)

解析:第一步,概述诗句的内容。从全诗看,一二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求”“访”等字,仿佛是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人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末句紧承“可怜”与“虚”,一针见血——不问苍生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意味着什么呢?诗人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结论。

第二步,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 第三步,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语言犀利,讽刺辛辣,感慨深沉。

【例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山房春事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设题: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案: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步骤1)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步骤2)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步骤3)

35

第五节 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概念解读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高考对此项内容的考查,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概括内容主旨、鉴赏思想情感、评价观点态度。

“诗歌内容”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秋词》表达的志向)等。评价,是在对诗歌进行审视后,对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二、提问方式及答题要点 (一)概括内容主旨 1.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④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从中看出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2.答题要点及思路 ①辨明类别

即根据诗歌题材的不同,确定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如:怀古咏史诗等。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