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974f0e6bec0975f565e274

①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

②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答题要点及思路 ①研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②通过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

③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自己观点的依据。 答题模式:

①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②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试题举例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 · 秋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设题: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答案: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练含蓄。

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解析:第一步,研读诗歌和前人的评价。诗歌的前四句很明显是写一个女子思念出征之人的哀怨之情的,考生完全可以从“捣衣声”和“玉关情”这六个字中感受得到;而最后两句虽然也是写这种哀怨,却忽然跃上了一个台阶,因为她把这种个人的哀怨寄托于对国家平息外患的希望上,所以最后两句的内容要明显深于前面四句。

第二步,由此,形成自己的看法。同意或不同意。

41

第三步,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认为可以删除的理由:诗歌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歌内容的表达,反而显得更加精练含蓄。或认为不可以删除的理由:诗歌的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例2】读下面一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①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设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42

第三章 古典诗词的分类赏析

五千年丰厚的民族文化的沉淀才缩影了古典诗词的精华,赏析古典诗词,才能于传承中创作出优秀的新的诗词作品,才能吸收古人的智慧理念从而谱写新世纪的壮丽篇章。

然而,古典诗词题材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主旨丰富深远,所以本课程着力于一点,以点带面,从诗词的内容出发进行分类。具体划分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

第一节 送别诗

(一)概念介绍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代表诗人有刘长卿王勃、王维、郑谷、李白、岑参、白居易、高适、 王昌龄等,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送友人》《别董大》《送灵澈上人》等等。

(二)基本特征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43

常用意象:柳、水、酒、月、泪、云、南浦、灞桥、长亭、古道。 常见感情:或依依难舍、缠绵伤怀、或相期祝福、感奋励志;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常见风格:语深情切、或缠绵哀感、或洒脱旷放。 (三)思想情感

①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 ②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 ③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

④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四)写作特点

送别诗从写作特点上来说,主要是具有托物寓情、形象生动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①物寓情、形象生动

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②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典型的句子,莫过于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笙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灵澈返竹林寺,虽不长,却句句如画。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诗人的情意。首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