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974f0e6bec0975f565e274

校本教材读本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主 编 王劭宇

研发组成员 王劭宇 杨希才

李乾坤 李子民

延津县第一高级中学

1

序 言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数千年来,古典诗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者,对中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意义深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人们远离了古诗词产生时的社会环境,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理解把握往往不准确、不到位,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同时,几千年来的诗词文化底蕴过于丰厚,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诗词都是多变的,而非唯一,这就加重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故此要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继承古典诗词的文化精华就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讲解,进行知识梳理,这也是我立校本课的缘由和意义所在。

几千年来,无数才华横溢的优秀人物的呕心沥血的结晶才成就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细品诗词,你会发现风流倜傥、飘逸出群的有志之士的高尚情操;你会发现,在历史沧桑、朝代更迭中吟咏出千古名句的忧国忧民之士的民族情怀;你会发现,那些豪情满怀、愤世嫉俗的贤达之士的睿智理念。赏析古典诗词,才能走进有五千年积淀的文化精粹,才能于传承中创作出优秀的新的诗词作品,才能吸收古人的智慧理念从而谱写新世纪的壮丽篇章。五千年丰厚的民族文化的沉淀才缩影了古典诗词的精华,“浓缩的必是精品”,这也是对诗词文化最精辟的评价。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精华汇成了传诵千古的诗词文化,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学习历史悠久、名扬天下的古华夏。

然而,古典诗词从题材上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等,从音律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从形式上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古典诗词题材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主旨丰富。由于这些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度大,所以本课程的研究是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从诗词内容方面出发将古典诗词进行分类,以教师授课、师生互动、考练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词,培养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的研究,在传授学生古典诗词知识技能的同时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科分数、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还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校本课程的研究,我希望能够和同行、专家交流,得到他们的指点和认可。

2

第一章 古典诗词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诗歌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传说和歌谣。据《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的源头》中记述,《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要赏析诗歌就要了解不同时期的诗歌的特点,即了解诗歌的发展史,这是赏析诗歌时把握诗歌创作的时代性的需要,也是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的需要。为此,在鉴赏诗词之前,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

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学产生的源头,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划分方式,即将之分为三古、七段。下面我们具体对这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上古诗歌

上古期诗歌包括先秦、秦汉诗歌两部分。 (一) 先秦诗歌

先秦时期的诗歌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是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的形成,代表这一成就的分别是《诗经》和《楚辞》。 1.我国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3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2.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离骚》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屈原是楚国公族,以古代帝王颛顼为先祖。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任楚怀王左徒,“博文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对外连齐抗秦,深得楚怀王信任,后遭靳尚诬陷而被怀王疏远,“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诗中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都深受其影响。

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秦汉诗歌

秦汉时期的诗歌在先秦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汉代乐府民歌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活力先是在民间继而在文人中显示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并由此酝酿出中国诗歌的新节奏、新形式,即历久不衰的五七言体。

1.乐府诗: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乐府诗长于叙事,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凄美的爱情悲剧,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再比如《羽林郎》叙述了当垆美女对强暴的反抗,《陌上桑》则叙述了罗敷对太守追求的拒绝。诗人来自各个阶层,所创作的乐府诗歌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