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bad6c0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3

A.120 B.ll5 C.110 D.105

【凯程解析】B,韦氏智力测验的离差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 58、下列导出分数中,不属于等距变量的是()

A.百分等级 B.CFEB 分数 C.Z 分数 D.T 分数

【凯程解析】C,Z分数拥有绝对零点,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属于比率变量。

59、心理学家用画人测验评估儿童的人格特征,这种投射技术是()

A.联想型 B.构造型 C.完成型 D.表达型

【凯程解析】D,又称表露法,使受测者利用某种媒介自由地表露ta的心理状态。 60、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责任感的判断,常会影响他对中层管理者的决策力和领导力的评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严格误差 B.宽容误差 C.晕轮效应 D.趋中效应

【凯程解析】C,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感觉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题中并不能看出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产生过于严格或宽松乃至中庸的评价效应。

(二)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多项选择题(66-75) 66.工作记忆的组成部分有( )

A.语音环路 B.唤醒系统 C.视觉空间画板 D.中央执行系统

【凯程解析】ACD,工作记忆的成分包括:语音环路:主要用于记住词的顺序,保持信息;视觉空间模板:重要用于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情境缓冲器:用来整合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中央执行器:类似于注意的中枢系统。主要用于分配注意资源,控制加工过程,这是工作记忆的关键成分。

【凯程对照】与《2017年学术心理学考研习题册》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综合题第8题一致.

67.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意想象的有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

【凯程解析】AB,有意想象包括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幻想属于无意想象,表象不属于想象。

68.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有( )

A.对工作的好奇 B.获取丰厚报酬 C.避免受到处罚 D.对学习的兴趣

【凯程解析】AD,内部动机是人们对事物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外部动机是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对工作的好奇、学习的兴趣都是指向活动本身,是内部动机。 【凯程对照】强化班讲义299页,动机的分类知识点。

69.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包含( )

A.人格面具 B.阿尼玛 C.阿尼姆斯 D.情结

【凯程解析】ABC,集体潜意识包括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和自身,情结是荣格个体心理学的概念。

【注】此题属于人格心理学或心理学史的内容,属于超纲内容。

70.下列选项中,可以为关键期的存在提供证据的有( )

A.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 B.人类语言的习得 C.动物的视觉剥夺 D.鸟类的印刻

【凯程解析】ABC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一般认为有四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证实关键期的存在:1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2鸟类的印刻、3人类语言的习得和4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 【凯程对照】《学术心理学考研2017年冲刺习题册》中发展心理学章节中自测题一,有对发展关键期进行解释。

7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理学思想渊源有( )

A.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 B.杜威的经验学习论

C.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D.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

【凯程解析】BCD,建构主义观点基于皮亚杰、维果斯基、格式塔心理学以及杜威的教育哲学。在伍德沃克的《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有写到

72.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有( )

A.ABA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对照组设计 D.ABBA设计

【凯程解析】BCD ,A-B-A设计是在不同实验处理的条件下,对单个被试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的一种研究策略。在此实验设计中,首先在A阶段观测行为发生的频率作为基线,在B阶段,施加实验处理,在实验处理结束后,继续观察并记录行为变化作为第二个A阶段的数据,被试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B,不是被试内设计。B,拉丁方设计是被试内设计,C对照组设计是被试间设计,D,ABBA设计是被试内设计。

73.对一个2x3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能得到的信息有( )

A.主效应 B.简单主效应 C.被试阅读误差 D.交互作用 【凯程解析】ABD,对2x3的被试内设计的实验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以得到主效应、交互效应,简单主效应,但不能得到阅读误差。

74.MMPI中诈病量表(F量表)的功能有( )

A.检测被试患病程度 B.检测被试是否故意装好 C.作为心理病态的指标 D.揭示被试是否夸大问题

【凯程解析】ACD,MMPI中的F量表为诈病分数,分数高表示诈病或确系严重偏执,具体分

值代表的含义如下:(1)0-2分为正常;(2)3-9分可能在某些方面遇到困难(3)10-15分是精神病患者和严重的神经质经常得到的分数;(4)16-25分可能是诈病,也有可能是利用测验来夸大自己的问题以得到帮助;(5)F的原始分超过25分,测验结果有失效的偏离态势,结果不可信。 【凯程对照】《学术心理学考研2017年冲刺习题册》心理测量学章节常用的心理测验中简答题:简述MMPI-2的效度量表及其原理

75.下列关于非参数检验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适用于小样本 B.变量总体须服从二项分布

C.适用于顺序数据资料 D.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

【凯程解析】ACD,非参数检验有以下特点:1.一般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2.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等级变量);3.很适用于小样本,且方法简单;4.最大的不足是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5.目前还不能处理“交互作用”。 【凯程对照】《学术心理学考研2017年冲刺习题册》心理统计学章节非参数检验中心理统计学自测模拟题简答:简述非参数检验的特点

二、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简答题 (一)用维纳归因理论分析能力和运气 【凯程解析】

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

(1)他把归因的维度划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等三个维度。

(2)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

(3)能力、问题难度等是稳定的因素,环境、运气等是不稳定的因素。

(4)若新的结果和过去的结果不同,常归因于不稳定因素;若一致则归因于稳定的因素。韦纳认为个体对原因的解释是影响成功预期的重要因素,而归因对于成功预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稳定性维度来实现的

由上述理论可知,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能力被认为是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失败归于自己的能力低下,他就很容易引发沮丧的情绪。而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会产生自信心、自豪感。运气是外在的、不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他继续努力的可能性会变小。当把失败归结于运气,而且久而久之的话,会出现习得性无助,因为他会产生对自己命运无法控制的不可控感,进而影响他的情绪。

【凯程对照】与《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2017年模拟试题》卷二简答题77题一致;

【凯程对照】与《学术心理学考研2017年冲刺习题册》心理学导论中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中的综合题9题一致;

(二)应激状态下一般适应综合症的阶段和表现 【凯程解析】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景对一个人提出了要求,而他的意识到自己屋里应付当前情境的过高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简单的说,可以把应激理解为压力或刺激。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

应,如肌肉紧张、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

加拿大学者汉斯·塞里把这种变化成为一般适应综合症,并指出这种综合征包含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1)动员阶段是指有机体在受到外界紧张刺激时,会通过自身的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2)阻抗阶段是通过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等变化,充分动员人体的潜能,以对付环境的突变。(3)衰竭阶段是指引起紧张的刺激持续存在,阻抗持续下去,此时必需的适应能力已经用尽,机体会被其自身的防御力量所损害,结果导致适应性疾病。可见,“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机制之一”。

(三)知识表征是什么?并用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 【凯程解析】

(1)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是指表征所具有的实际信息,形式是表达内容的方式。

(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而且人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将其系统表述出来。例如,中学生可以说出功的计算公式“W=FS”.

(3)陈述性知识以概念、命题、命题网络、表象或图式表征。

①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比如:“眼镜”就包含了这样一些特征:有两个圆镜片,有两条眼镜腿,用来矫正近视等等。

②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位。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例如在“电脑坏了”这一命题中,“电脑”是命题谈及的话题,即论题,而“坏了”则是这一命题的关系。命题之间有相互关系就可以构成命题网络。两个或两个以上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命题网络或语义网络。动物之间的分类知识就呈现出网络层级结构。命题和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

③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例如,在判断“大象比狮子大”时,在短短的时间里,头脑中出现了大象和狮子的模样,并在头脑中将这两个表象进行比较,好像看到了这两个动物一样。

④图式是组织的知识结构。图式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了与某一主题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部信息的框架结构。图式表征了特殊事物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既可以是抽象命题水平的,也可以是知觉性质的。例如,在“树”这一图式中,既包含了树是水土保持卫士的抽象特征,也包含了树的高度和形象等知觉特征。 【凯程对照】与凯程强化班讲义《知识的学习》307页第一个知识点一致。 【凯程对照】与凯程冲刺班讲义177页知识的表征一致。

【凯程对照】与凯程核心考点107页第一大题的第三小题相一致。

(四)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凯程解析】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能对被试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等。双盲实验是一种严格的实验方法,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双盲控制时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了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试、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