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发展心理学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b22e92c4b35eefdc8d333f9

二、胎儿期心理卫生的种类

1.音乐胎教 2.抚摸胎教 3.言语胎教 4.光照胎教

胎儿心理机能形成主要表现在感觉形成(视觉、听觉、触压觉、嗅觉、味觉)、思维与记忆

两个方面。 问题:心理机能有哪些表现?

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婴儿的身体能力

1. 新生儿生存反射(意义:保护婴儿免受不良刺激伤害,有助于满足婴儿基本需求) ①呼吸反射②眨眼反射③瞳孔反射④觅食反射⑤吮吸反射⑥吞咽反射

2. 感觉能力:①触觉(最早出现,抚摸的作用,温度觉和痛觉)②味觉③嗅觉④听觉⑤视

觉(发展最晚)

3.早期学习能力

4.社会性能力-回应他人、表情模仿、情绪分化、社会性行为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1.大脑功能的新认识:大脑形态(1.脑重与头围2.大脑皮质)、大脑的技能(1.脑电图2.皮质

中枢3.大脑单侧化)、后天环境影响(1.婴儿脑的可塑性2.婴儿脑的修复性)

2.婴儿生理发展过程及其正常值

①体重(男3.3-3.4KG 女3.2-3.3KG)5个月翻一倍,12个月增加2倍,30个月时是刚出生

的4倍,即13KG左右。

② 身高 ③上下部量与胸围 ④牙齿与骨骼发育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动作发展主要有两个面的内容,即①行走动作的发展和②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①行走动作的发展:

⑴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整体向分化: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再到细微动作 2.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方向性和顺序性(上-下 近-远 大-小) 婴儿全身动作发展规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⑵独立行走的发展意义:1.使幼儿活动具有主动性 2.扩大其认知范围、活动空间 3.增加交往机会,增进交往技能 ②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手(抓握)动作发展的心理意义:1.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2.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

3.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三、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课后练习) 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是前提 2.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3.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4.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 第二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1. 视觉的产生于发展:视觉的产生、立体觉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 2. 听觉的发生发展:听觉的发生、听敏度的发展、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

3. 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

4. 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距离知觉的发生发展 5. 物体知觉的发生发展: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 二、注意的发生发展

1.注意的发生:婴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这种注意实质上就是先天的定向反射,是无意

注意的最初形态。

2.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选择性的发展。 三、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 ⑴记忆的发生发展

1. 记忆的发生:妊娠末期,就有了听觉记忆。

2. 记忆的发展:①符号表征能力的产生(使婴儿语词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

②延迟模仿能力的产生(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及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⑵学习的发生发展

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方式):1.习惯化 2.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操作性)条件反射 3.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 四、思维的发生发展(重点)

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1.直观性、动作性 2.间接性、概括性 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4.思维的狭隘性

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论:

第一阶段:反射练习期,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

第二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期,在先天性条件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

用,婴儿渐渐将个别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习惯。

第三阶段: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 第四阶段:手段目的分化、协调。儿童运用各动作格式更加灵活。

第五阶段:感知动作智慧期,试图在重复中作出一些改变,尝试通过错误,第一次有目的

地通过调节来解决问题。

第六阶段:智慧综合期,在头脑中有“内部联合”方式来解决新问题,心理表征能力出现。 感知运动阶段对儿童智慧的三个方面的贡献: 1. 逐渐形成物体永久性的意识。

2. 儿童的时间-空间组织达到一定水平。 3. 出现因果性认识的萌芽。 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1. 强化说

巴普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转换生成说(重点)

这是乔姆斯基提出的一种言语理论。

①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②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 ③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语

音等),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3.模仿说

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语言模式的观察学习(即模仿学习)而获得语言能力的。

4.认知学说:由于动作的发展与协调才产生了逻辑,由此才导致了语言的产生

5.互相作用说:内部经验和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课后练习:简述言语获得理论) 第四节 婴儿的气质(重点) 一、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⑴传统的四类型说

1.多血质 2.胆汁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⑵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1.弱型(抑郁型)2.强而不平衡型(胆汁质)3.强而不灵活型(粘液质)4.强而灵活型(多血质)

⑶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重点)

1. 容易型 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情绪一般积极愉快,

爱玩,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

2. 困难型 特点: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

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

3. 迟缓型 特点:生活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他们逃避新事

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较慢。

⑷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1.活泼型 2.安静型 3.一般型 ⑸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1.情绪性婴儿 2.活动性婴儿 3.社交性婴儿 4.冲动性婴儿 二、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重点) ⑴气质和早期教育的关系

1.气质对儿童认知发展、情绪控制盒行为调节等方面的发展均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

2.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养的适应性和要求不尽相同。

⑵托马斯和切斯提出了拟合优度模式(重点)来描述气质气质和环境因素是怎样共同作用,对儿童发展产生良好结果的,即气质类型的产生。 拟合优度模式包括创造婴儿抚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识别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同时鼓励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恰当行为。 第五节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一、婴儿情绪的社会化 ⑴社会性微笑

第一阶段:自发性微笑 ,这些微笑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的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行为,婴儿不能区分不同人,对人的微笑是无差别的。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报以不同的微笑。 ⑵陌生人焦虑

陌生人焦虑一般在婴儿6-8个月时发生。 二、婴儿的依恋(重点)

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⑵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

接影响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⑶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不加区分、无差别

的反应。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这时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人的反应有所选择,

对母亲更为偏爱,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及陌生人的反应是不同的。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这一阶段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

对母亲的情感联结。与此同时,婴儿对陌生人会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这一阶段婴儿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考

虑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⑷婴儿依恋的类型(课后练习:依恋的类型,如何理解依恋的实质) 1.安全型依恋 2.回避型依恋 3.反抗型依恋 三、早期的同伴交往

影响婴儿同伴交往的因素:1.亲子交往经验 2.玩具和物品 3.同伴间的熟悉性 4.婴儿自身的

个性行为特征。

四、婴儿的自我发展

哈特将婴儿的自我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⑴5-8个月,婴儿显示对镜像的兴趣,但他们对自己的镜像和其他婴儿形象的反应没有区别。 ⑵9-12个月,婴儿表现出了对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识,表现为他们以自己的动作引起镜

像中的动作。这一阶段产生初步的主体我。

⑶12-15个月,婴儿已能区分由自己作出的活动与他人作出的活动的区别, 主体我得到明

确的发展。

⑷15-18个月,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反映了在客体我水平上的自我认知的发展。 ⑸18-24个月,婴儿已具有了用语言来标示自我的能力,表面婴儿已具有明确的客体我。

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二节.幼儿的游戏

课后练习:为什么说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

答: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是儿童同情心、合作 能力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儿童既可以发挥 想象力,又能在游戏中感受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 当代的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重点)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埃里克森测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游戏,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 这一理论已被应用于投射技术和心理治疗。 2.认知论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中。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认识环境、物质特性、发展感觉、想象力、解决问

题的能力)

2.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3.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 4.培养健全的人格 5.增强体质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