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试题二含参考答案合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最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试题二含参考答案合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f3b76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0a

试卷二(开卷)

(考试时间30分钟,总分20分)

题 号 综合设计分析题 评卷人 得 分 综合设计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若要你需要用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某测试平台振动的加速度。请你:

(1)设计出该测量系统的框图,并作必要的标注或说明;

(2)画出你所选用的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图,并简述其基本工作原理;

(3)给出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的测量电路图,并从工作原理上详细阐明它是如何实现既能测量加速度的大小,又能辨别加速度的方向的。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仿真试题二参考答案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

1、B 2、C 3、A 4、D 5、D 6、D 7、A 8、D 9、A 10、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答:直接测量:首先对与被测量有确切函数关系的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然后通过已知的函数关系求出该未知量, 即需要将被测量值经过某种函数关系变换才能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间接测量:测量过程复杂,测量所需时间较长,需要进行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组合测量:在测量中,使各个待求未知量和被测量经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根据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数据,通过解一组联立方程求出未知量的数据的测量方法,即这种测量方法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才能得出最后结果。

2、画出压电式元件的并联接法,试述其输出电压、输出电荷和输出电容的关系,并说明它的适用场合?

答:从作用力看,压电元件是串接的,因而每片受到的作用力相同、产生的变形和电荷数量大小都与单片时相同。

并联接法如图

与单片相比,外力

作用下正负电

极上的电荷量增加了1倍,电容量也增加了1倍,输出电压与单片时相同。并联接法输出电荷大,本身电容大, 时间常数大,适宜用在测量慢变信号并且以电荷作为输出量的场合。

3、热电偶冷端温度对热电偶的热电势有什么影响?为消除冷端温度影响可采用哪些措施?

答:由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以知道,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大小与两端温度有关,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只有在冷端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才与工作温度成单值函数关系。实际应用时,由于热电偶冷端离工作端很近,且又处于大气中,其温度受到测量对象和周围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因而冷端温度难以保持恒定,这样会带来测量误差。

为消除冷端温度影响,常用的措施有:

① 补偿导线法:将热电偶配接与其具有相同热电特性的补偿导线,使自由端远离工作端,放置到恒温或温度波动较小的地方。

② 冷端恒温法:把热电偶的冷端置于某些温度不变的装置中,以保证冷端温度不受热端测量温度的影响。 ③ 冷端温度校正法。 ④ 自动补偿法。

4、什么是全反射?光纤的数值孔径有何意义?

答: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就不会透过其界面而全部反射到光密介质内部,即发生全反射。

光纤的数值孔径是光纤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能反映光纤的集光能力,光纤的NA越大,表面它可以在较大入射角范围内输入全反射光,集光能力就越强,光纤与光源的耦合越容易,且保证实现全反射向前传播。但NA越大,光信号的畸变也越大,所以要适当选择NA的大小。

5、透射式光栅传感器的莫尔条纹是怎样产生的?条纹间距、栅距和夹角的关系是什么?

答:① 把两块栅距相等的光栅(光栅1、光栅2)叠合在一起,中间留有很小的间隙,并使两者的栅线之间形成一个很小的夹角θ,这样就可以看到在近于垂直栅线方向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些条纹叫莫尔条纹。在d - d线上,两块光栅的栅线重合,透光面积最大, 形成条纹的亮带, 它是由一

?W光栅1dfdfdfdfBHd光栅2d系列四棱形图案构成的;在f - f线上,两块光栅的栅线错开,形成条纹的暗带,它是由一些黑色叉线图案组成的。因此莫尔条纹的形成是由两块光栅的遮光和透光效应形成的。

② 莫尔条纹的间距BH与两光栅线纹夹角θ之间的关系为:

BH?W2sin?2?W?三、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注意:自动化、电气专业的学生第1小题必做,并从第2-4小题中选做两个小题;测控专业的学生在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

1、已知某金属棒的长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为Lt?L0(1???t)。在不同温度下,测得该金属棒的长度如下表所示。请用最小二乘法估计0℃时金属棒的长度和金属的线膨胀系数?。 ti/?C Lti/mm 10.0 20.0 40.0 21.0 70.0 23.0 100.0 24.0 解:误差方程lti?l0(1???ti)?vi i?1,2,3,4

令x1?l0,x2???l0

?110.0??20??140.0??21???系数矩阵A?, 直接测得值矩阵L???, ?170.0??23??????1100.0??24???1 被测量估计矩阵 X?x??2???A?L,则 由最小二乘法:A?A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