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2021版高考生物(北京)一轮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3讲 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2021版高考生物(北京)一轮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c3b33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e4

1.细胞中的糖类

考点三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元素:仅由 C、H、O 元素构成。 (2)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2.细胞中的脂质

糖类、脂质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元素 组成

糖类 C、H、O

脂质

C、H、O(N、P),其中脂肪、固醇 只含C、H、O ,磷脂含 C、H、O、N、P

合成 葡萄糖、淀粉:叶绿体 部位 糖原:主要是肝脏、肌肉

主要 的能源物质

生理 作用

主要是 内质网

参与细胞( 细胞壁 )的构成,核糖、脱生物体的主要 储能 物质,如脂肪 氧核糖参与 核酸 的组成 细胞中的 储能 物质,如 糖原 、 淀粉

构成 生物膜 的重要成分,如磷脂、胆固醇 调节 新陈代谢 和生殖,如性激素

联系

糖类

脂肪

哺乳动物越冬时,褐色脂肪组织在维持体温恒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研究人员以雄性布氏田鼠为实验材料展开相关研究。实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

蛋白质总量(mg) 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 激素含量(ng/mL血清)

对照 冷处理1 d 冷处理4周 3.5

5.3

10.4

0.57

1.00 1.48

(1)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生理意义?

(2)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雄性布氏田鼠在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 答案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过程中,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逐渐增多,生理意义是: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的酶数量增多,促使其产热增多。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雄性布氏田鼠在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是:田鼠处于寒冷环境中,在神经调节下,由下丘脑释放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导致垂体分泌的TSH(促甲状腺激素)增多,TSH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脂肪组织细胞,促进细胞代谢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多,最终产热增多。

考向一 考查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脱氧核糖参与DNA和ATP的组成

B.麦芽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还原性糖 C.糖参与形成的糖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 D.肌糖原通过水解为葡萄糖直接补充人体降低的血糖

1.答案 C 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构成ATP的五碳糖是核糖,A错误;麦芽糖是植物细胞内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还原性糖,B错误;糖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通常以此作为判断细胞膜内外的标志,C正确;肝糖原通过水解为葡萄糖直接补充人体降低的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2.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淀粉和纤维素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C.动物中的糖原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2.答案 D 纤维素是结构物质,不储能;细胞识别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肌糖原不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所以A、B、C都错误。纤维素的单体为葡萄糖,D正确。

题后悟道·归纳 高考常考的“糖”

(1)还原糖与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非还原糖包括蔗糖、多糖等。

(2)RNA、DNA、ATP中的糖依次为核糖、脱氧核糖、核糖。 (3)植物细胞壁中的糖:纤维素。 (4)细胞膜中的糖:糖蛋白、糖脂。

(5)病毒中的糖:RNA病毒含核糖,DNA病毒含脱氧核糖。 考向二 考查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3.(2019山东济南济钢中学期末考试)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

3.答案 A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A正确;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B错误;相同质量的脂肪中因含有较大比例的H,故彻底氧化后比糖类产能多,C错误;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D错误。

4.据表中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各元素比例 C

O

氧化分解时

耗氧量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