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第2节消化和吸收优质教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第2节消化和吸收优质教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98627f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7

感悟实验深探究 过渡:我们的主食是馒头或米饭,大 块、较干的馒头进入口腔,不仅会变小而且会变得湿润。慢慢咀嚼还会感觉馒头变甜了。 设疑:馒头主要成分是什么?在口腔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哪种变化可能有新物质生成让你觉得甜?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展示探究实验的六个环节: 1、 提出问题:为什么馒头在口腔 内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就有了甜味? 2、作出假设 。 3、设计实验 4、完成实验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指导取唾液的方法: 师生互动: (一) 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设计实验: 设置对照实验;注意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好实验变量(唾液) (三)关注实验: 控制好水浴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 搅拌,与唾液混合,细细品尝,馒头越嚼越甜! 思考回答: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 牙齿的咀嚼,馒头会变小、变碎。 唾液腺分泌唾液,通过舌的搅拌,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 提出疑惑: ( ? ) 淀粉 麦芽糖 (无甜味) (有甜味) 明确环节,熟悉步骤。 分组实验,规范操作。 a、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4块,用小刀细细切碎两块。 很自然的体会到食物在口腔发生的变化,联想到这就是一种消化。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实验,去探究、去讨论。 小组实验,目的让各小组的实验能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看待探究实验: b、用清水将口腔漱净,将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内下方,做咀嚼动作。3分钟后,烧杯靠在下唇的边缘,使唾液沿着下唇流入烧杯中。 实验结果 学生互助协作,不断的扩展和完善自己。使学生的c、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编号1、2 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①往1 、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 ②往1号试管中加入2ML唾液搅拌混合;往2号试管中加入2ML清水搅拌 反思和纠正 是探究活动 水浴的时间不能太短(5-10分钟) 混合。 (四)观察现象: 1号试管不变蓝 2号试管变蓝 (五)分析现象: 1号试管内是馒头碎屑,相当于牙齿对其进行了咀嚼,又加入了唾液并充分振荡,这样就完全模拟了口腔中馒头的消化方式。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色;2号试管内是馒头碎屑、清水,并且充分振荡,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但清水中没有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的淀粉无分解作用,所以淀粉没有变化,滴入碘液后变蓝色。 (六)得出结论: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七)表达交流: (1)此实验一定要在37℃的温水中进行,而且保持的时间不能太短。这是因为37℃与我们的体温相近,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消化能力最强。温度过高,酶会被破坏;温度过低,会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发挥,这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探究,1号试管不变蓝色,2号试管变蓝色,说明1号试管内淀粉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麦芽糖) 表扬优胜者,鞭策失败者 延伸探究: 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很多,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等。请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设计探究方案,并写出探究报告。 d、将1、2号试管都放在37摄氏度的水中,水浴10分钟。 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在对比和 e、冷却,往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 碘液 。摇匀,观察现象.。 交流中学会反思。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的知识性目标的归纳、强 深化探究问题: 调,有利益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能教育学生(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 (2)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更加关注自总结经验(1组 5组失败) 实验失败的原因: a、 温度没有掌握好 b、 唾液取的少 c、 水浴时间短 参照方案: 己的身体健康。既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设置3号试管,试管中放入馒头小块 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达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目的。 即时训练,能预测1、 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预测现象:1号试管不变蓝色;3号试管部分变蓝色。 小组讨论,关注生活: 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知识得到巩固。 (假如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 1、发烧体内温度高,影响消化酶活性的正常发挥。 共同总结: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使食物易与消化液接触,被消化酶分解。 生活链接: 1、 有的同学感冒发烧了,表现出 食欲不振,你能根据学到的知识解释原因吗? 2、有的人吃饭细嚼慢咽,而有的人吃饭狼吞虎咽,你认为哪种进食方式比较科学?为什么? 2、细嚼慢咽进食方式比较科学。 因为这样,使食物在口腔内被充分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助于口腔进行物理消化,并能对淀粉初步化学总结性的知识,让学生交互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学性消化。同时还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 习的好习惯, 积极思考,快速抢答 1、B 2、C 看课本P10页的文本归纳消化的概念和分类 生生互助增强学习的温馨氛围。有利于理解两种消化 即时反馈: 1、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馒头有甜味,这是因为( ) A、馒头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馒头中有白糖 D、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 2、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最佳温度是( ) A 、30 ℃ B、 35℃ C、 37℃ D、 40℃ Ⅱ 消化的定义与分类(重点;掌握) 过渡: 馒头在口腔中 ,不但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新物质麦芽糖。这些变化都属于消化,但是性质不一样,怎样科学定义消化的概念呢?消化有哪些类型呢? 口腔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小结: 在口腔内,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 回顾交流,深刻理解 口腔对食物的消化: 拌,食物被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对食物起到物理性消化的作用。另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食物中的一小部分淀粉被初步的化学性消化。 环节三: 归纳总结 拓展提高 (15分) 我们共同总结一下本节的知识纲要,进一步夯实重点知识 实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食物消化 (口腔)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消化 化学性消化: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1、 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生生互背 熟记消化系统的组成。并用橡皮泥捏拼人体消化系统组成。 2、 组长抽查组员,生生都能理解口腔中的两种消化方式。 熟练掌握 自己动手 感性理解 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胰腺、 肝脏、胃腺、 肠腺 板书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一目了然。 通过背记知识点,使学生更好的消化知识。动手拼接,更好的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