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6b026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9

鄂经信规划〔2017〕18号

省经信委关于印发湖北省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县经信委(局),武汉市网信办:

现将《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2月7日

- 1 -

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正日益成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先导力量。为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根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的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 “十二五”回顾 (一)主要成绩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从168.5亿元增长到1015亿元,增加值从74亿元增长到423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43.2%、41.7%,分别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产业规模居中部第一位。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11%上升到2015年的24%。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业务收入超过126亿元,年均增速77.7%,成为产业发展新亮点。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生态逐步形成。以软件名城创建为契机,武汉软件新城、光谷软件园、金融港、翰璟软件园等一批新建或扩建园区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宜昌、襄阳等地新建了一

- 2 -

批园区。园区专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面向全省功能较全的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入使用,产业联盟、大数据交易等第三方中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十二五”期间,我省培育和引进企业成效显著,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截止2015年底,软件企业数量达2512家,比2010年增加近1700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48家,过5亿元企业20家,过10亿元3家,过50亿元1家。上市企业69家。骨干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软件业务收入前50家企业合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从20%提升到35%。一批创新型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翻番增长。

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产业特色不断涌现。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从10%上升至15%;研发队伍占从业人员比重由41.3%上升至45.5%。2015年软件著作权登记达9507件、软件专利2550件,分别是2010年的3倍、4倍。创新发展促进特色产业成长壮大,以北斗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相关产品及服务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份额;数据库、金融卡片等信息安全产品成为国内同类产品单项冠军;工程工业设计外包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是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总体规模偏小,服务能力亟

- 3 -

待提升,发展依然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骨干企业缺乏,我省全国百强企业仅有2家,国家规划布局软件企业仅有4家。二是市场开拓能力亟待提升,企业高端领军人才缺乏,技术与市场缺乏有效对接,科研成果转化难,产业化速度慢。三是企业融资困难,软件企业固定资产比重小,难于通过资产抵押获取贷款,且软件专业性投融资机构在我省尚属空白。四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有待加强,互联网应用型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一)创新发展推动新变革

产业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生态化演进,开源开放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基于软件平台对技术、产品、内容、服务等核心要素整合创新步伐加快,企业从单一技术和产品竞争加速向多技术、集成化、平台系统、生态系统的竞争转变,生态体系的竞争成为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也为弯道超越带来新的机遇。

(二)跨界融合拓展新空间

软件定义世界日益成为共识,网络为平台、软件为载体、数据为要素、云为方法和途径成为融合发展的显著特征。一方面,软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双向渗透和深度融合使得产业界定愈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