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4a023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f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冰碛地貌

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总称冰碛地貌。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主要的冰碛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

冰碛丘陵是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落到底碛之上,合称基碛。是大陆冰川地区分布最广的冰碛,多成片分布,低洼处沉积较厚,高地很薄,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数十米到数百米,洼地往往积水成湖,又称冰碛湖。

侧碛堤是由侧碛堆积而成的,侧碛是冰舌两旁表碛不断由冰面滚落到冰川与山坡之间堆积起来的,有一部分则是山坡上的碎屑滚落到冰川边缘堆积而成的。冰川退缩后,在原山岳冰川两侧形成条状高地、即侧碛堤。

终碛堤由终碛堆积而成。终碛是冰舌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多呈半环

状。大陆冰川的终碛堤比较低,高约30—50米,但可长达几百公里,弧形曲率小,山岳冰川的终碛堤比较高,可达数百米,但长度较小。

鼓丘是一种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流线形丘陵,通常高数十米、长数百米长轴与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缓。

9、冰缘地貌 (periglacial landform)

由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冰缘原意为冰川边缘地区,今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范围相当于冻土分布区,部分季节冻土区也发育冰缘地貌。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地表由于气温的年、日变化及相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冻结和融化过程称冰缘作用。主要有冻胀作用、热融蠕流作用、热融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冰缘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有:石海、石河,多边形土和石环,冰丘和冰锥,热融地貌、雪蚀洼地。

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 堆积地貌交错带 ;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