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浅层地震地震实习报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石油大学浅层地震地震实习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1ca23e76c66137ef061925

2.3震源排列长度与震源点间距的选择

排列的长度L,取决于工作方法,目的层的深度及震源能量的大小。

3、接收条件的选择

3.1对接收条件的基本要求 地震记录是研究地质现象的原始资料,因此在选择最佳激发条件以确保有效激发地震波的同

时,应选择良好的接收条件。从而保证地震记录具有如下特点:

1.有效波突出,并有明显的特征; ○

2.与各地震界面相应的有效波层次分明,波间关系清晰; ○

3.干扰波少,强度弱并容易分辨。 ○

3.2检波器性能的选择

检波器分垂直检波器和水平检波器;速度及加速度检波器。我们此次实习所用检波器是垂直速度检波器。

3.3检波器的安置条件

在野外施工中,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对地震记录的质量有严重的影响。检波器应该插紧与地面结合好,检波器附近不应有树丛、杂草等易于受风影响的干扰物,以减少或避免风吹草动形成的微振干扰。

第三章 反射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1. 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1.1观测系统

- 5 -

本次实习采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对于多次观测系统分为双边放炮和单边放炮两种形式。

对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主要要求是:必须使所研究界面长度范围内的全部反射点(或反射段),都能得到相同次数的覆盖。但每放一炮所能研究的界面长度有限,因此设计观测系统时首先需要沿测线等间隔地布置炮点位置,依次激发,

s?N并在相应的接收段上进行记录。炮点间隔d???x或每次放炮后移动道数

2nds?Nv??关系式确定,其中N表示地震仪器记录道数,n表示叠加次数,

?x2n?x表示道间距,s是一个系数,单边放炮为1,双边放炮为2。 观测系统参数:N=24,X1=1m,ΔX=2m,n=12,d=1

1.2.数据采集及质量分析

数据采集:根据设计好的观测系统布置好测线,24道采集地震记录,仪器摆在测线中间;接上炮线;检波器按一定道间距接到大线上,检查检波器与地面的耦合程度;将大线接到仪器上;接上电源,红线接正极,黑线接负极。启动仪器,。野外试验时,根据实际设计的观测系统,对应设置好仪器采集软件参数,

- 6 -

采用锤击震源激发地震波,触发仪器就可以采集到地震数据以供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是以.c的文件格式保存的。

质量分析:从原始数据可以看出一些噪音信号,也有一些废道。但总体数据的品质还是不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还是很高的。能直接看出直达波、折射波和反射波。

2.数据处理

本次对实习数据的处理采用的是VISTA软件,首先是实习数据的导入,然后是建立观测系统、抽取CMP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以及水平叠加等处理,最后得到解释的数据体。

2.1原始数据

2.2 抽CMP道集

- 7 -

2.2滤波参数

参数调整:由图可以看出,最低截断频率为10,最高截断频率为60,最低切除频率为15,最高切除频率为55.

2.3滤波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