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3第1-3知识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化学选修3第1-3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9aac726a5e9856a56126093

对称情况 电子云重叠 强度

是否容易断裂 δ键 头碰头 轴对称 较多 强 不易 Π键 肩并肩 镜面对成 较少 较弱 易

(讨论)为什么Cl2不用Π键结合?

(演示)模型演示双键的形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形成Π键时也形成δ键 单键-δ键

双键-1个δ键,1个Π键 三键-1个δ键,2个Π键

(讨论)P32的“科学探究”

1、N2的三键形成过程。 2、完成表格。 3、化合物中δ键和Π键数目的判断。 (作业)1、教材P36的2、3 2、《同步》P17的“第5课时” 3、分析上次考试失分原因。 教学后记:

用模型展示能帮助学生理解,但内容的抽象性不能忽视,毕竟学生以前对该内容没有丝毫接触,速度慢一些,注意及时复习和小结。

第一节 共价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能举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含义和应用。 教学重点:

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教学难点: 键角

教学安排:

(复习)共价键的类型:δ键(s-s,s-p,p-p)头碰头、强度大、稳定

Π键(双键、三键)肩并肩、强度小、易断裂 (习题)教材P36的2、3

(引入)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轨道有关,那么化学键的强弱又有怎样的标准和外在表现呢?

(概念)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越大,分子越稳定。 参考P33的表2-1,理解键能与稳定性的关系。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间的核间距。越短,分子越稳定。 参考P33的表2-2,理解键长与稳定性的关系。

键角: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描述分子立体结构。 三原子:CO2直线型分子(键角180?) H2O “V”形分子(键角105?) 五原子:CH4正四面体分子(键角109?28’) (阅读)P34的“资料卡片” 理解共建半径和范氏半径。 (讨论)P34的“思考与交流”

(概念)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许多性质相近。

例如:CO N2 2个原子10个价电子 P35的表2-3 CO2 N3- NO+ 3原子16个价电子 (练习)P36的4、5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能根据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教学重难点:

1、分子的立体结构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教学安排:

(展示)分子模型 分子

CO2 H2O

CH2O NH3 BF3 CH4 NH4+ 构型

直线 V/105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107 正三角形

正四面体

还有:乙烯、乙炔、苯等;教材P38的资料卡片。

(提问)为什么看起来组成比例差不多的分子构型却相差很大?有什么规律? (引入)新的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一、中心原子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分子。(无不成键孤对电子) 根据分子模型中列出的分子,来总结规律。 ABn 立体结构 范例 n=2 直线 CO2

n=3 平面三角形 CH2O BF3

n=4 正四面体 CH4 原因:价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空间阻力最小,稳定)

二、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

孤对电子也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例如:H2O(2对孤对电子) NH3(1对孤对电子) H2O、NH3、CH4都是四面体结构。 (习题)教材P40的“思考与交流”,《同步》第7课时。 教学后记:

学生的理解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只有在习题评讲当中发现问题了。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2、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教学重点:

杂化轨道理论和配位键 教学难点: 杂化轨道理论 教学安排:

(提问)根据VSEPR模型,CH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

根据我们所学的原子轨道理论,C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排布图为:1s22s22p2 即:可用于成键的单电子只有2个,怎么会形成4个共价单键呢? 而且:p轨道与p轨道之间的夹角为90度,怎么会出现109度呢? (引出)原子在形成共价键的时候,原子轨道发生了变化。

(概念)这就是:杂化轨道理论

为了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提出的理论。

s轨道和p轨道可以混杂,轨道数目不发生变化,电子按洪特规则排布、且能量均一、空间构型有所变化。

(举例)CH4 四个共价键完全一样,即C的2s与3个2p轨道进行sp3杂化,角度109?28’ NH3 N也sp3杂化,但只有3个单电子轨道, 故形成3个共价键(剩1对孤对电子),107?。 H2O O也sp3杂化,但只有2个单电子轨道, 故形成2个共价键(剩2对孤对电子),105?。 (同理)分析sp2杂化,sp杂化。

(重点)强调图示,角度,以及剩下的未杂化p轨道还可以形成Π键。

(提问)根据实例,可以看出杂化的轨道形成的共价键是那种共价键?δ键。 (提问)杂化轨道可以形成δ键,可以容纳未成键的孤对电子,故杂化轨道的数目该如何 断?杂化轨道数目=δ键的数目+孤对电子数目 (例如)判断P42的图2-18

(练习)完成“科学探究”,课后习题2、3

(概念)配位键:电子对给予-接受的键。即电子对由一方单独提供的键。

表示方法:配体原子 中心原子 配位化合物:金属离子(或原子,即中心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实例)四水合铜离子:Cu(H2O)42+ 四氨合铜离子:Cu(NH3)42+ 水合氢离子:H3O+

二氨合银离子:Ag(NH3)2+

硫氰合铁离子:(FeSCN)2+ (习题)用结构式表示以上配合离子。

(补充)配合键的强度有大有小,故稳定性也有强有弱,但大部分是过渡金属配合物。 教学后记:

配合物的知识学生容易理解,但问题较多,而教材和教参当中的资料内容又很少,所以,感觉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是很全面,学生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影响、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2、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安排:

(引入)写出Cl2、HCl、CO2、H2O的电子式 分析电子对的偏移情况,复习

极性键:不同原子形成,电子对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相同原子形成,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注意)引入正电性(δ+),负电性(δ-)

根据分子内正负电中心的分布情况,分析四种分子的极性 (重点)极性分子:正电性中心和负电性中心不重合 HCl,H2O,NH3,CH2Cl2(模型) 非极性分子:正电性中心和负电性中心重合 Cl2,CO2,BF3,CH4,CCl4 (练习)教材P47的“思考与交流”

(小结)分子的极性是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 只含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

含极性键(可能还含非极性键)――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结构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