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 - - 课后习题及答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 - - 课后习题及答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8e0bced856a561252d36fce

复 习 题

有2个缺失A段,造成假显性。可以通过细胞学实验鉴定证明。

4.有色基因C位于缺失染色体上,不能通过花粉遗传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时;缺失染色体和正常染色体在C位点发生了交换,交换率为10%产生了5%的带有C基因正常染色体。由于缺失造成了一半的花粉败育,因此一共有10%杂交子粒时有色的。

5.见下图 P F1 F1配子

TY ty (40%) (40%)

F2

TY/TY

TY/ty

Ty tY (40%) (40%) 4TY/ty 4ty/ty 黄粒 白粒 半不育 可育

6.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时发生了易位,导致a,b两个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7.(略)。8.(略)。9.(略)。10.(略)。

11.(1)45.XY,—18。(2)46,XX,5q+。(3)46,XY,lq+。(4)45,XX,—D,—G,+t(DqGq)。

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略)。2.(略)。3.(略)。4.(略)。

5.染色单体不完全随机分离是,产生的全部配子比例为:aa:Aa:AA:a:A=5:6:1:8:4。由于参与受精的n+1雌配子与n配子为1:3,参与受精的雄配子只有n,可知参与受精的雄配子为a:A=2:1,参与受精的雌配子为aa:Aa:AA:a:A=5:6:1:(8×3):(4×3)。自交子代的表型比例为A:a=43:29。

6.(1)自交,观察F1代分离比。

(2)如果该突变由隐性基因控制,则用有芒单体与其杂交,若该突变基因位于单体上,F中表现为有芒和无芒分离,若不在该单体上则F1全部表现为有芒。如果该突变由显性基因控制,用隐性单体(有芒)杂交,将F1中单体选出并进行自交。若突变位于单体上,则自交后代F2中,缺体均表现为无芒,若不在该单体上,则缺体,单体,双体均有少量有芒性状出现。

7.分两种情况考虑。(1)基因随染色体随机分离,自交子代表型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05:35:3:1。

1

× ty/ty

×

Ty/ty ty

1Ty/ty 白粒 半不育

tY/ty 黄粒 可育

复 习 题

(2)基因随染色单体不完全随机分离,自交子代表型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224 257:93 119:10 175:3 575。

8.(略)。9.(略)。10.(略)。11.(略)。12.(略)。13.(略)。14.(略)。15.(略)。

8.性别决定及性别有关的遗传

1.(略)。2.(略)。3.(略)。4.(略)。

5.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以推断该女子父亲得基因型为XY,其本人的基因型为XY;该男子的基因型为XY。可以推断这对夫妇的子女中,女儿的色觉都正常,有一半为携带者。儿子中有一半为色盲,另外一半为色觉正常。

6.该男子的外祖父是色盲,基因型为XY。他的母亲是色盲,基因型为XX。可以推断,该男子外祖母基因型应为XX。该男子父亲色觉正常,基因型为XY。所以该男子基因型为XY,他的姐妹的基因型为XX。如果他与遗传上与他的姐妹相同的女子结婚,他的女儿有一半是色盲,有一半色觉正常,是携带者。

7.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用R表示红眼基因,用r表示白眼基因。用L表示长翅基因,用l表示短翅基因,根据交配后代的类型和比例可是以推知亲本雌果蝇基因型为XXLl亲本雄果蝇基因型为XYLl。

8. 在鸡中芦花性状是一伴性遗传性状.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芦花性状(B)对非芦花性状(b)为显性.纯种芦花公鸡和非芦花母鸡交配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个体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在子二代中芦花母亲:非芦花母鸡=2:1:1.要使子代能够鉴定雌雄,应选择ZW和ZZ.因为芦花鸡的雏鸡绒羽是黑色的,但头顶有一黄斑可与其他黑色鸡相区别,芦花鸡的成羽有黑白相同的横纹.

9. 核 外 遗 传

1.(略)。2.(略)。3.(略)。

4.(1)如果链霉素抗性因子的存在于细胞核,则杂交后代一半表现为抗性,一半无抗性。如果链霉素抗性因子的存在于细胞质,则杂交后代均表现为抗性。(2)如果链霉素抗性因子的存在于细胞核,则杂交后代一半表现为抗性,一半无抗性。如果链霉素抗性因子的存在于细胞质,则杂交后代均表现为无抗性。

5.(1)因为母本为细胞核遗传,父本为细胞质遗传,核内有隐性条纹基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IjIj:Ijij:ijij=1:2:1,表型及其比例为绿叶:条纹叶=3:1.

(2)因为母本为条纹叶,条纹叶性状有细胞质基因控制,所以后代表型都为条纹叶,基因型均为IjIj。

(3)因为条纹叶性状由隐性核基因控制,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B

bb

Rr

R

b

BbBb

B

B

bb

Bb

B

b

复 习 题

IjIj:Ijij:ijij=1:2:1表型及其比例为绿叶:条纹叶:3:1

6.(1)L1(Vv)正常绿色 (2)L1(Vv)正常绿色 (3)L1(Vv)正常绿色 (4)L2(Vv)淡绿色 (5)L1(VV)正常绿色: L1(Vv)正常绿色: L1(vv)淡绿色=1:2:1 (6)L2(VV)淡绿色: L2(Vv)淡绿色: L2(vv)淡绿色=1:2:1

7.A:KK,有卡巴粒;B:KK,无卡巴粒;C:kk,无卡巴粒。 8.(略)。

9.(1)S(Rr)或N(Rr) (1)S(RR)或N(RR) (3)N(rr)。 10.(略)。

11.双交种的基因型和表型及其比例为S(Rfrf)可育;S(rfrf)不育=1:1。 12.(略)。 13.(略)。

14.用A做母本,B作父本杂交,然后用B作父本进行多代回交。

10.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1.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概念及区别。

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为数量性状;表现间断型变异的性状为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一般受多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大;需要用度量的方式考察;多在遗传群体水平上采用生物统计等手段分析。而质量性状一般由少数主基因控制;可以明确分组考察;多彩用系谱分析等手段。

2.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什么?

数量性状一般受多基因控制,多基因符合孟德尔遗传。 3.如何对性状的表型值进行部分?

P=G+E=A+D+I+E

4.如何理解F3方差可分解为家系内与家系间方差两部分?

家系间方差或家系平均数的方差反映了F1代配子发生期分离所产生的遗传变异;而家系内方差反映了F2代个体的配子分离所产生的遗传变

5、数量性状基因与QTL的关系。

QTL为quantitative trait loci的缩写,即数量性状位点;数量性状基因是指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上的基因。数量性状基因与QTL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述,因此,通常QTL也称为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6.遗传相关的原因。

主要是一因多效或基因紧密连锁。

7.根据下表资料估计其广义遗传率与狭义遗传率

由表可得,

复 习 题

VE=1/3(VP1+ VP2+ VF1)=5.069 VG=VF2—VE=8.965-5.069=3.896 所以,hB2=VG/VF2=0.435

将F2,B1,B2的遗传方差作比较,可以得到加性方差 1/2VA=2(8.965)—9.174—5.380=3.376

2所以,hN=(1/2VA)/VF =3.376/8.965=0.376

2

11. 基 因 突 变

1.(1)不发生任何影响 (2)合成的蛋白质不完整(3)不能合成蛋白质。 2.(1)

烷化剂:

CAT GTA CAT GTA CAT GTA

TAT ATA TAT ATA CAC GTG

(2) 亚硝酸:

(3) 5-溴尿嘧啶:

3. 色氨酸;因为色氨酸只有1个密码子,而精氨酸有6个密码子。 4.将由笨丙氨酸变为亮氨酸。

5.由于胸腺嘧啶二聚体会扰乱正常的氢键形成和碱基配对以及对二聚体的切除修复等原因,预期会减少A—A最近邻碱基的频率。

6.(1)无明显影响;

(2)对后代雌性个体有影响; (3)对后代的部分雄性个体有影响; (4)对后代部分雌、雄个体都有影响。

7.矮燕麦为二倍体;野燕麦为四倍体;而普通燕麦为六倍体;它们的辐射敏感性不同。 8.前体 B C D A

1 2 3 4

12.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1.(略)。2.(略)。

3.(1)FX=(1/2)×(1/2)×1/2+(1/2)×1/2×1/2+(1/2)×(1/2)×1/2+(1/2)×1/2×1/2=3/16 (2)FX=(1/2)×1/2×1/2+(1/2)×1/2×1/2=1/8。

2

2

2

2

2

2

2

2

复 习 题

4.(1)二者杂交的F1株高是:(180+120)/2=150cm。

(2)表现为株高150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3)11.3%。

13.群体的遗传平衡

1.(略)。2.(略)。3.(略)。4.(略)。

5.基因A1的频率:p=0.38+0.5×0.12=0.44; 基因A2的频率:p=0.5+0.5×0.12=0.56。达到遗传平衡时,基因A1 A1的频率:0.44=0.193 6;基因型A1 A2的频率:2×0.44×0.56=0.492 8; 基因A2A2的频率:0.56=0.313 6。

6.设P基因频率为q,p基因频率为p,则p=78%,得p=0.883,q=0.117。

7. r=8%,r=0.283,p+2pr=14%,p=0.186,q=1-p-q=0.531。各基因型频率为:II=P=3.5%,Ii=2pr=10.5%,II=q=28.2%.Ii=2qr=30.0%,II=2pq=19.8%,ii=r=8%.

8.(略)。

14.遗传与进化

1.(略)。2.(略)。3.(略)。

4.人与其他各生物之间的距离为:马:17;猪:13;狗:13;鸡:18;牛蛙:17;真菌:56。

5.(略)。6.(略)。

7.核苷酸代换速率比氨基酸代换速率快。因为在两个生物体之间需要改变一个以上的核苷酸才能使多肽链中发生一个氨基酸变异。

8.(1)a和c亲缘关系较近。

(2)a与其人各个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9.(略)。

AA

2

A

BB

2

B

AB

2

2

2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