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河南省郑州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88500d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0c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四)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荀子 说:“先义

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上述义利观

A.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思想根源 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

C.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益的完全否定 D.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2. 《管子?乘马》在描述农业生产时说: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抓紧 农时。这反映

出战国时期 A. 租佃关系促进人们勤于耕作 B.农业劳动力出现严重不足 C.自耕小农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D.小农经济的发展较为脆弱

3.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E转为行政E的现象,如汉的州,唐代的道,宋的路的演变。这一变 化体现出

A.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E域调整 C.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 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E域设置

4.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 以《洪范》

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 可知,这一时期 A. 儒学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发挥经世致用的作用 D.仅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

5. 北宋汴京“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_,望之 森然,每一

A. 专业交易地点开始出现 B. 汴京主要职能是经济功能

C.城市商品贸易规模巨大 D. 官商分利推动了商业繁荣 交易,动S卩千万,骇人闻见。”这表明

6. 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圃、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 理在。”由此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宄

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D.

C. 倡导通过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重视传统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分析,朱熹

7.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E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 为中心的文化

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E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的旧俗,但 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 文化是中国古代划分行政E的重要原则 B. 行政E划有利于増强行政E内的文化认同 C. E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 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8. 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自何年起……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 下多其荐引,

随事附和,不敢异同。”材料中的现象 A. 反应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 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 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 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

9. 有学者在研宄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E规模 都比两宋和元

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10.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一直控制着广州城。新赴任的两广总督黄宗汉为了不卷入 广州的是非中,

一路极尽拖延之能事,走了四个月才到达广东境内。上述材料本质上反 映了 A. 官员力求明哲保身 B.清政府已失去民心 C.官员责任意识淡薄 D.中央权威受到削弱 11. 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服制法》,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 大礼帽等料

“用本国纺织品”。该决议直接表达了政府 A. 奖励实业的政策 B.抵制外货的决心 C.实业救国的理念 D.倡用国货的号召

12. 学者罗明先等人认为,孔子一直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着,现在要“打倒孔子”, 人们就像

突然失去了信仰一样,思想上不知该何去何从。也正是因为这种混乱,所以新 文化运动很快就结束了,进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是 A.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C. “打倒孔子”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结束

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3.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的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 间的沟通障

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 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14. 下面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 结论是

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A. 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 B. 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 C. 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抗日局势

15. 20世纪50年代初,党中央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 贫困的农民能

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向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其 实质是 A.改变个体农民的分散性 B.实现农业生产的集体化 C.引导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D. “左”倾错误初露端倪

16. 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出现这种现 象的主要原

因是

(单位:台) 机械类型 拖拉机 收割机 世界 亚洲 19.1 13.9 3.1 3.8 中国 5.4 0.9 A. 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 C. 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 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认识不足

17. 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按“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作出

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主要反映出 A. 雅典民主的直接性和真实性 B. 雅典民主制度的开创性

C.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D. 雅典较早确立民主集中制原则

18. 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 给这个国家的

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了它亟须的平衡 和团结。’’雅克?索雷实际上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 A.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 B.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 C.制宪过程就是新贵族的夺权 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 19. 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 神权继续斗

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 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

A.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B.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 C.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 D.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

20. 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却深深地挫伤了政 权赖以存在的

基础。出现这一危害的主要原因是 A. 余粮收集制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B. 企业国有化挫伤了工人的积极性 C. 实物供给制割裂了城乡关系 D. 该政策违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21.阅读下面1933年农产品价格相对于1929年价格比率表(1929年为100°%): 种类 比率 橡胶 13% 羊毛 丝 22% 28% 棉花 34% 大米 41% 咖徘 41% 小麦 42% 食糖 50% 材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 制定公平经营章程,监督生产环节 C. 加强救济,实施“以工代赈”

D. 调整产业结构,减耕减产,提供补贴

22. 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不发达地E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 1953年底,对

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推动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表现 C. 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23. 1979年之前,英国在工党的领导下,国家经济大面积国有化。1979年以后,英国政府 对亏损的国有

企业开刀:大幅度推行私有化,用比较低的价格使国有企业上市。无论国 有化,还是私有化,其本质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加大 C.国有化与私有化各有千秋 D.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趋同

24. 美国自1991?2001年,尤其是在克林顿任职期间,经济经历了持续増长,创造了美国 历史上的“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