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13.8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13.8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768ff2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c

金基NO.2009G51地块06栋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

1.1.3 我公司现有人、机、料及加工品等实际生产供应能力和装备情况。 1.1.4 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等。 2 工程概况:

2.1 XXX地块地处月安街与苍山路交汇处,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某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某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监理,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工程共8栋。其中幼儿园为三层框架结构,01、03、07栋为1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02、04、05、06栋为2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01~07栋含各栋之间车库,在±0.000以下地下室部分均设为一层连通的整体地下室结构,地下室呈不规则形状,建设用地面积约41277.96m,建筑总面积约12.28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95832.99 m2,地下总建筑面积27050.57 m2。±0.000以上01、03、07栋为挑高式公寓楼,02、04、05、06栋为住宅楼。

本施工方案所述内容处于:06栋20-26/B-K轴,平面形状呈多边形,共有4层,每层层高2.9m,每层梁截面尺寸均为200*550,四层顶面现浇板厚度为120mm,地库顶板为-0.80m,合计最高部位支模高度为12.23米。 2.2支撑的构造要求

2.2.1梁模板高支撑采用梁底1根承重立杆;

2.2.2立杆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中足够的设计刚度; 2.2.3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 2.3立杆步距的设计

2.3.1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2.3.2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

2.4整体性构造层设计

2.4.1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3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并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数的1/3;

2.4.2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5米设置,四周和中部每5米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2.4.3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2.4.4支撑必须与周边的已浇注砼柱连接。 2.5剪刀撑设计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设剪刀撑,支架中部按要求设置剪刀撑。

2

2

金基NO.2009G51地块06栋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

2.6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进行抗滑验算,满足不了要求时用双扣件。 2.7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2.7.1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2.7.2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要求;

2.7.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够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或生锈的; 2.8施工使用的要求

2.8.1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注方法; 2.8.2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2.8.3浇注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2.9安全技术措施工

2.9.1在搭设支撑时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2.9.2搭设阶段必须加强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或技术校正; 2.9.3搭设阶段严格控制使用荷载,不得超载; 2.9.4加强检查、验收,加强监督。

3、高支模工程

本工程中间部分全高12.23m属高支模,拟采用钢管支撑系统,最大梁截面为200*550㎜。模板底楞木和顶撑间距为250mm,侧模板立档间距为300mm ,以下为施工方法和计算书。

3.1施工方法

1、采用φ48钢管满堂红顶架作为垂直支撑钢件。

2、梁底模采用15㎜厚胶木板;梁侧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5mm厚夹板,支撑系统采用40×90mm的木枋、顶托ф48*3.0钢管。

3、主梁(截面200×550)支撑系统采用ф48*3.0钢管,梁两侧立杆间距800㎜;纵向间距800㎜,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支托纵向采用40×90×2000松木枋叠放交错搭接,木枋必须均匀布置,支托两边的空隙位置用相应木楔固定,使叠木枋保证均匀承重。楼板

3

金基NO.2009G51地块06栋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ф48*3.0钢管,纵横向间距和排距均为800㎜。

4、设ф48*3.0钢管纵横扫地杆一道(高出地面200㎜内)。同时纵横设置ф48*3.0水平连结钢管@800;保证整体稳定。

5、梁高550mm,设一道φ14@400mm穿梁对拉螺栓。 6、为了施工安全,所有架体必须落在地下室顶板上。 详见计算书及图示说明。

7、高支模施工过程检查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具体如下: (1)、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是否结合实际情况; (2)、立柱、支架间距是否满足规范及方案要求; (3)、水平柱、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作业环境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支架使用的各种周转材材质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3.2计算书 见后附件 3.3施工图示意 见后附件 3.4高支模顶架搭设

1、作好木工技术交底工作和培训工作,安全设备、设施齐备后开始搭设。

2、在支承面稳固后,开始搭设竖向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各立架之间进行临时拉固。 3、跨度大于4m时,模板起拱统一按3/1000。 4、模板与砼的接触面涂隔离剂。 5、模板面完成后,按下列标准检查验收: (1)模板接缝宽度≤1.5mm。

(2)板模板上漏涂隔离剂面积≤1000cm

(3)梁柱模板上漏涂隔离剂面积≤400cm2 4.模板工程质量及进度控制 4.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

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

2

4

金基NO.2009G51地块06栋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

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

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

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 4.2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

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宜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麻线,再根据麻线立中间柱模。

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单根柱高度不超过3m时,宜采用木材、钢管或工具式斜撑,斜撑必须固定在牢靠的支点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边柱要求3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设支撑外,还应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支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

采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

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应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

4.3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

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 4.4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大于40cm),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柱边中部加拉螺栓。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

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檩兼作楼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短撑木。

扣件的拧紧程序,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力。但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滑丝。

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震动器强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梁上口的拉杆。竖向构件应分层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 4.5梁模下垂、失稳倒塌的预防措施

立柱必须置于地下室顶板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或铺设垫板。 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不小于4m时,安装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