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看天津 讲解词 初5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华百年看天津 讲解词 初5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71c6960af1ffc4ffe47ac35

开国会。

辛亥革命前后的天津

1906年,孙中山派遣廖仲恺(1877~1925)自日本来到天津,组建同盟会天津组织,廖仲恺即为负责人。

武昌起义后,1911年11月,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兼法政学堂地理教师白雅雨(1868~1911)在法租界生昌酒楼组织共和会,并被选为会长。此后,他又在英租界小白楼召集铁血会、振武社、光复团、急进会、女子北伐队、女子革命同盟等团体,成立了北方革命协会。1912年1月1日,在白雅雨的策划下,驻防直隶(今河北)滦州的清军第二十镇营长王金铭发动起义;3日,北方革命军政府在滦州成立,王金铭任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白雅雨为参谋长。起义后被清政府镇压,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牺牲。

1911年11月24日,武昌起义后,曾任湖北军政府高等侦探科科长的胡鄂公(1884~1951)来到天津,作为湖北军政府的全权代表,组织革命活动。12月2日,胡鄂公在北洋医学堂召集北京、天津、保定、滦州、通州、和石家庄等地革命党代表聚会,决定在天津成立鄂军代表办事处,各地分设总司令部。

1911年12月14日,胡鄂公等在英租界小白楼召集各革命团体开会,成立了北方革命协会,胡鄂公任会长。后又在天津成立了以胡鄂公为总司令的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并发动武装起义,但未获成功。 1912年1月29日晚10时,天津起义爆发。在攻打直隶总督衙门时,遭到守军抵抗,最后被清军包围,起义失败。

1912年2月29日,北洋军曹锟部在北京哗变,继而波及天津等地,史称“壬子兵变”。袁世凯遂借口北方局势不稳,不能南下。

孙中山与天津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自强主张。但李鸿章的态度极为冷淡,没有见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开始以海外为基地,进行反抗清王朝的斗争。1894年12月,他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北上天津成为孙中山从幻想改良到走向革命的转折点。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8月,孙中山自上海乘船来到天津。图为8月24日孙中山在天津总站(今北站)乘火车前往北京。

21

为促进和发展国民会议运动,1924年11月,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由广州出发,北上北京。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11月24日中共天津地委召集了有41个团体代表参加的欢迎孙中山的筹备会。12月4日,孙中山抵达天津。12月8日,孙中山在住地张园抱病接见了中共天津地委负责人于方舟、江浩等人。12月31日,孙中山离津赴京。

各派政治势力纵横捭阖之地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1888年春,毕业于天津水师学堂。1916年6月,任民国总统,1917年夏去职。1922年6月一1923年6月,再次出任总统。下野后,寓居天津租界,直到病逝。

冯国璋(1857~1919)字华甫。河北河间人。1884年到驻守大沽口的淮军中当兵。1885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1896年被袁世凯委任为督练营务处总办,兼步兵学堂总监。1916年,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1917年代理总统,1918年下野。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天津人。进士出身。1897年,由袁世凯保举,到小站任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总办。后曾出任军机大臣、巡警部尚书、东三省总督、邮传部尚书等。1918年10月——1922年6月,出任民国总统。下野后,隐居天津英租界,直到逝世。

曹锟(1862~1938)字仲珊。天津人。21岁在小站入伍。后入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曾任北洋陆军第三镇统制(即师长)。后任直隶省督军,成为直系军阀首领。1923年10月,以贿选当上大总统。1924年11月,被冯玉祥等人幽禁于北京中南海延庆楼,不得不宣布辞职。1927年回到天津,寓居租界,直到逝世。曹锟任总统时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宪法。在制定1954年9月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曾参考过这部宪法。

张作霖(1875~1928)字雨亭,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奉系军阀首领。1924年11月17日,张作霖邀请冯玉祥等人在天津日租界段祺瑞家中会谈,决定拥段为“临时执政”,史称“天津会议”。图为与会者合影:梁鸿志、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卢永祥、杨宇霆、张树元(自左至右)及吴光信(站立者)。

溥仪(1906~1967)清朝末代皇帝(1908一1912年在位)。1924年迁出皇宫。1925年来到天津,寓居日租界。初居张园(今鞍山道59号),1929年迁至静园(今鞍山道70号),直至被日本劫往东北。

22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安徽合肥人,皖系军阀首领。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赴德国学习炮兵。回国后,被袁世凯调至小站,任炮兵统带,兼炮兵学堂总监。1913、1916和1917年曾多次担任国务总理,一度执掌北京政府实权。1926年4月下野后寓居天津租界,1933年移居上海。

唐绍仪(1860~1938)字少川。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74年留学美国,由中学升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是留美幼童之一。1881年回国。1885年,任职于天津税务衙门,1895年在天津小站随袁世凯练兵,1902年任津海关道。1912年3月,为第一任国务总理。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江苏嘉定人。曾任袁世凯的英文秘书。1919年出席巴黎和会。后任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并曾任国务总理。

李纯(1874~1920)字秀山。天津人。1891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任武卫右军教练官。1902年任北洋军政司教练处提调。1903年任北洋陆军第一镇骑兵营管带。1905年升标统。1907年调任第六镇第十一协协统。民国成立后,任陆军第六师师长。1913年任江西都督。1917年任江苏督军。

民国初期,由于天津外国租界享有“治外法权”,又具备良好的市政设施,加之毗邻北京,下野后的各派政治人物多聚集在天津。

杨度(1874~1931)字皙子。湖南湘潭人。1908年,杨度应邀到天津北洋法政学堂讲演。1915年组织筹安会,任会长,为袁世凯恢复帝制出谋划策。袁世凯死后遭通缉,隐居天津德租界。从1922年起,杨度投向孙中山,拥护三大政策,加入国民党。1925年再次寓居天津,曾设法营救被奉系军阀逮捕的李大钊。后移居上海。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5年8月和10月,在袁世凯加紧酝酿称帝时,蔡锷(1882~1916)两次来到天津,同梁启超共商反袁称帝大计。同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12月25日,潜回云南的蔡锷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1915年,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梁启超坚决反对,并写信劝阻。这是梁启超劝阻袁世凯复辟的信函。

天津特别市的建立

1912年,中国历史进入民国时期。天津府、道相继裁撤,地方行政机构是天津

23

县。1913年后,天津为直隶省省会。1928年6月,天津被定为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的特别市。与此同时,直隶省改为河北省,省会设在天津。1928年6月12日,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人。1926年任阎锡山晋军师长。1928年6月任天津警备司令。1936年11月,在绥远击败入侵日军和伪蒙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1948年起任华北“剿总”总司令。次年1月,接受中共条件,和平交出北平(今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水利部部长等职。天津特别市成立后,南桂馨任市长。

四、经济中心——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和港口城市

洋务运动期间,天津在工业、交通运输等许多方面开创了中国现代化之路。此后,一些爱国企业家又在天津进行实业救国的探索,陆续兴建了一批工矿企业,逐步形成了纺织、化学和食品工业等支柱产业,并生产出一批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与此同时,一批大型零售商场的落成标志着大都会式的商业中心全面形成,内、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现代金融业也得到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的载体功能。到抗日战争前夕,天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工业中心

天津机器局——世界上最大的火药制造厂之一

1866年,天津机器局开始兴建。1868年,位于海光寺的生产枪炮的西局首先投产。西局投产后,位于贾家沽的制造火药的东局也开始生产。天津机器局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药制造厂之一。

1880年9月,天津机器局制造的中国第一艘潜水艇试航,反映了中国近代科技人员追踪世界先进技术的意识。1900年,天津机器局被八国联军的炮火摧毁殆尽。此后,1901年,统治天津的殖民机构——都统衙门又将东、西机器局残存的机器设备等卖掉、销毁。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1880年,李鸿章在大沽海神庙一带兴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承修舰船,兼营造船,雇用工人六百余名,是我国北方第一座近代化的船舶修造厂。

中国近代能源工业的开端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