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9287d4a417866fb94a8e64

(四)语言错别字现象是青年网民叛逆心理的体现

过去,人们的从众心理比较普遍。而今,追求个性、弃旧图新、忌同求异成为以青年人为主的网络社区的时尚,桀骜不驯远比文质彬彬更易获得当代青年人的首肯和认同。青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决定了他们还只是权力作用的客体,而不是权力主体,属于被支配者。他们希望自己早日成热,渴望与众不同,以获得一种成熟感。观念的冒险,言辞的出轨,是青年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炫耀性的社会互动行为。青年人特有的反传统性,对权威以及一切固有标准的拒绝和挑战,只要一有空便会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反抗,这就为语言错别字提供了可能。因此在网络这一个性飞扬的特殊语境里,现实世界中所要求的语言规则在这里被忽视,而传统的权威越想维护的一切,他们就越是轻视和反对。他们追求全新的信息情感交流形式,渴望新奇、热衷怪异,以出格的语言表达来表现一种独立不羁的姿态和快意,来实现对传统的颠覆。因此,语言错别字现象是青年网民叛逆心理状态的一种折射。

五、网络交际中语言规范的几点思考

从上文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是新时代的交际媒体,也必将成为最强势的交际媒体。语言是进行网络交际活动最首要、最基本的手段,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明的工具。在网络交际中,语言是直接从发出者到接受者,没有中间环节的编辑作用,言语者难免有疏漏和欠缺之处。我们无法想像,由一种无序的、错别字的语言支撑下的互联网如何去承担起它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由此可见,网络交际中语言规范工作必须从现在做起!

首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语言错别字现象,树立正确的规范理念。人类语言其实一直就处在规范与错别字的对立统一中。试想语言在产生之初,肯定也是散乱和无章法的,人类只是在摸索中不断地淘汰杂质,摒弃混乱、矛盾的因子,才建立起基本明晰、严密的语言规范。但是一种语言规范即便建立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还要不断地受到错别字语言现象的挑战,并在对各种错别字语言现象的回应中不断地加强和完善自己。网络交际带来的某些新词汇简单快捷、生动形象,既满足了网络交际的需要,给人以新鲜活泼的感觉,又对语言规范构成了一种补充,可以从新的语言现象中汲取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增加自己的活力,这其实就是语言永葆青春的一个必要条件。著名语言学家陈原说:“对语言的变异一概吸收或一概拒绝都是不妥的。正确的做法是加以区分:对有利于语言发展的积极的变异,要加以吸收;对不利于语言发展的消极的变异,要加以摒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8]当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被网络联接起来之后,网络交际中语言的规范也就越来越重要了。错别字的语言现象至于能否存在下去,则是需要经受时间检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阻止语言的发展,也不能对语言错别字现象听之任之。正如国家语委原研究员于根元所说:“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

其次要确定好对语言进行规范的位置,建立多层的规范标准。在网络交际中应规定官方大型网站在发布信息、传递数据时尽量做到用语严谨、贴近标准的现代汉语;对个人网站或主页则允许使用约定俗成的一些网络用语;而对聊天室、留言版上的语言则可以适当放宽,但也不等于放任自流,例如可以通过网站管理员进行管理,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行必要的干预。举个例子,谐音字词就不适合在网站新闻中出现,但在网友聊天时是可以使用的,这是考虑到它们大多出现在相对封闭的聊天室中,一定程度上算是网友之间的行话吧。由于网络交际在虚拟空间里运行的松散性,导致其语言规范的难度较大。多层标准能够使语言规范工作变得具体可行,收到“因网制宜”的效果。[9]

再次要限制语言错别字现象下网并迁移到现实中,倡导用语规范的意识。“一个人如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之中,他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正因为一个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与社会方言有这种交叉的关系,因而发生在某一言语社团的语言变异就容易扩散到其他的言语社团中”。青年人不仅活跃在网络上,而且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这样以来,语言错别字

现象就可以很轻易地走入现实社会。所以,针对这一人群的整体特点,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明确许多网络词语只限于网络交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认认真真地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我们需要向他们灌输正确的语言观使他们懂得对待新词新语的态度既要积极又要谨慎,不可以随意使用。因此如果我们对品位低下、乱造的词语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最后要宣传网络礼仪,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络交际中语言的品格,避免网络语言错别字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语言的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必然体现着个人或社会的道德意识、道德标准及道德趋向。再进一步说,语言是思想的反映,规范优美的语言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标志,而语言反过来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网络交际中出现的部分语言污染和语言暴力现象,弱化了青年的道德意识,造成了青年道德社会化的偏激。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毒害更大。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确立,是非界限不清,理解和承受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少青少年网民就是在那种“你骗我,我骗你”的互骗中,心灵被污染,人格被扭曲,最后走向道德低下,甚至犯罪的泥沼不能自拔。

语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形式,语言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有专家深刻指出:“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这些网络问题而日渐引发的青少年道德失准问题。因为网上的语言错别字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今天的错别字最终会铸成他们终身发展的遗憾。”因而,应当加强对青年网民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的素质,建立具有普遍适应、层次较高的网络伦理和道德标准,以消除错别字语言带来的消极影响,使青年人做到诚实友好的网络交际。要在全社会培育和优化文化环境,营造自觉使用规范语言的社会氛围,在青年人中倡导“上文明网、文明上网”,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努力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交际语言以促进青少年网民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戚晓杰.谈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J].修辞学习,2002(3)

[2]陈晓浒.网络语言中的语词类型、特点及趋势[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3) [3]闪雄.从网络语言的发展看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沟通[J].语文建设,2000(14) [4]李仁武.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1.1.23

[5]赵越.网络语言:信息时代的言说方式[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4)

[6]李梅.谈网络语言的语词类型、特点及规范[J].语言研究,2004(3)

[7]戴昭铭.规范化一一对语言变化的评价和抉择[A].《规范语言学探索》[C].上海:三联书店, 1998

[8]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54

[9]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