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论述简答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国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39acdf227916888586d7a2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何特点? 体现在对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而不是纯粹的、单一的;蕴涵于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之中,而不是以论述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评和艺术理论批评浑然不分;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大都还只是一些片断的论述。

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含义相同吗?

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的含义是不同的。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化”意思相近,有博学和文章两个方面的意思,如《墨子·非命》中说:“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荀子·大略》中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他们所讲的“文学”有学术、文化修养的意思。

试述“诗言志”提出的大概时间和具体内涵。

关于“诗言志”提出时间问题,大多学者认为《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比较可靠,而襄公二十七年是公元前546年,大约在春秋末战国初年。先秦时期人们对“志”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所谓“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历代文人往往把“志”解释为合乎礼教规范的思想,而以“情”为与政教对立的“私情”,遂产生了我国文学批评中“言志”与“缘情”的对立。

春秋时期,人们对诗的认识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春秋时期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看作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对待的,把它看作一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百科全书。如孔子对他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左传》中大量“赋诗言志”的记载,也说明《诗经》乃是他们进行政治、军事、外交活动时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工具与手段。

第二章

试述孔子的文学思想。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

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文艺有修身成人的作用,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干政的必要条件;明确提出论诗的标准“思无邪”,认为诗歌内容应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提出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认为文艺有感发意志、认识社会、团结百姓、讽刺政治等价值等等。

试述荀子的文学思想。

荀子提倡后天学习,认为一个人无论在道德修养上还是艺术创作上,要达到完美的境界都必须经过顽强的学习和实践; 荀子奠定了儒家的文学观,主要表现在“原道”“宗经”“征圣”的思想上;

荀子在强调“诗言志”的“志”必须是圣人之道,百王之道外,还肯定人“情”的合理性,可视为“发乎情,止乎礼义”思想的先声; 荀子的文艺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乐论》篇,提出“音乐---人心---治道”的价值思想,认为音乐可以感化人心,从而影响社会风尚,决定政治的治乱,认为音乐有和同人心的作用,提出著名的“礼别异,乐合同”的思想等等。第三章

为什么说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为中国古代艺术意境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和美学基础?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理论体现了绝弃人工,委任自然的审美特征,是一个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完美境界,它含有无穷妙趣,使人体会不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艺术意境的主要特征。

试以庄子的寓言故事为例,谈谈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庄子的许多寓言故事反映了他的文艺美学思想。比如“庖丁解牛”“吕梁丈夫蹈水”的故事,就反映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他认为庖丁之所以“游刃有余”,是因为他能顺其自然,依其天性,解牛之时,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吕梁丈夫之所以悠游自在地游于大水之中,是因为他“从水之道而不为私”,即是说符合于水的自然规律而不以主观意志去左右它,这就是“以天合天”。就艺术而言,就是他提倡的“天籁”“天乐”。另外,庄子的“梓庆削木为鐻” “轮扁斫轮”等寓言故事也反映,他抛弃

了一切个人名利私念的干扰,完全进入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在这点上,技艺创造和艺术创造是相通的。“轮扁斫轮”故事,说的“言”“意”关系,庄子认为言不尽意,无限的精妙的思想情感是无法用有限的语言来表现的,这一理论对后世的文学上的“言”“意”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说先秦道家思想具有艺术精神?

老庄思想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从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老庄的“道”从人生观上说是追求生命自由和精神自由,而艺术精神或审美精神的也是“自由”,两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从老庄对“道”的体悟来看,他们注重“涤除玄览”“坐忘”“心斋”的工夫,这和艺术创造中的审美心境是相通的;从老庄对“大音”“大象”的全美追求来看,这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是相通的等等,所以我们说老庄思想具有艺术精神.

第四章

汉代儒家文艺观相对先秦儒家文艺观有何特点?

汉代儒家文艺观相对先秦儒家文艺观有两大特点:一是保守性增强了,批评性减弱了。“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对上层统治者及其政治措施的批评,必须限制在统治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对社会的批判,不能越出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必须严格遵守“礼义”界限。二是发展了先秦儒家文艺思想中科学的、积极的、进步的内容,作了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阐述,并充实了许多新内容,使之更趋成熟,也更为完整。如“六义”说的提出;“情、志”合一的趋势;“感物而动”思想的出现等等。

试述《乐记》、《毛诗序》的诗乐思想。

《乐记》的诗乐思想主要表现在:音乐的本源在人心感物,提出“物---心---声---音---乐”的音乐本源论;音乐对社会政治的重大作用,提出“声---音---乐---心---物(社会政治)”的音乐作用论;提出“唯乐不可以为伪”的音乐创作论,认为诗乐创作应当是真实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等等。《毛诗序》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提出“发乎情,止乎礼义”,强调儒家礼义道德思想的规范;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讽谏说;提出“六义”说,这是对《诗经》诗体、诗的表

现手法的第一次艺术总结,对后世影响很大;另外,《毛诗序》还有情、志合一的趋向,第一次提出“吟咏情性”这一思想。

谈谈王充的文艺美学观。

王充的文艺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倡真实,反对虚妄。王充虽然对艺术真实有所了解,但还未将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完全区别开来。二是增善消恶,有补世用。王充认为“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三是反对复古,提倡独创。他在《超奇》篇把文人分为几类,而最推崇“鸿儒”,认为他们有独立见解,能创造性地写作文章,他们才是“超奇”之才等等。

为什么说王逸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表面上看和刘安、司马迁比较一致,而实际上倒是和扬雄、班固比较一致?

王逸对屈原及其作品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表面看和刘安、司马迁比较一致,实际上肯定和赞扬的角度不同,他是从儒家的立场来肯定和赞扬的,这一角度和扬雄、班固一致(尽管观点不同)。他认为《离骚》完全符合儒家思想,甚至可上升到儒家经典的地位,他和扬雄、班固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忠”“怨”的不同理解上,扬雄、班固认为《离骚》不符合儒家“忠”“怨”的思想,而王逸则认为完全符合儒家的“忠”“怨”思想。

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是从汉代开始,还是从曹丕的时代开始?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意教材的观点。理由是:一、汉人把文人分为“文学之士”与“文章之士”,前者是指学者(儒生),后者是指文章家,即接近于今天所说的文学家。这种传统的“文章”观念的确立,是文学独立的重要标志。二、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在汉代图书的分类上也表现得很清楚,如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 · 艺文志》等均把“诗赋”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说明文学已从学术文化中分离出来了。三、从汉代开始,出现了以专门写作文章为主的专业文人队伍,像枚乘、司马相如、王褒等等,从《后汉书》开始,史书中已分列儒林、文苑(或称文学)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