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34c03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d

A.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P的值B.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的值C.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m D.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对货物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表达式进行分析,根据表达式结合图象,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

【详解】对货物受力分析,受重力mg和拉力FT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N-mg=ma,得:A、当FTN =0时,a=-g,即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的值aM=-g,故A正确; B、当a=0时,FTN=mg,故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的值FTN=mg,故B正确; C、D、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表达式,再根据数学知识进行讨论. 二、实验题

13.(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 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

.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斜槽必须尽可能光滑

C.每次必须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

D.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有一个同学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 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s相等的三点 A、B、C,量得△s=0.2m。 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 h1=0.1m,h2=0.2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m/s;物体经过 B 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g 取 10 m/s2)

【答案】 (1). (1)A C (2). (2)2(或2.0) (3). 2.5 【解析】 【分析】

(1)根据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判断各个选项;

(2)根据竖直方向运动特点△h=gt,求出物体运动时间;然后利用水平方向小球匀速运动的特点,根据x=v0t即可求出物体的初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AC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速度等于B点的竖直分速度,然后根据运动的合成可以求出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详解】(1)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以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选项A正确;斜槽没必要必须尽可能光滑,只要保证到达最低点的速度相同即可,选项B错误;每次必须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以保证到达最低点的速度相同,选项C正确;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平滑的曲线将点连成曲线,选项D错误;故选AC. (2)在竖直方向上根据△y=gt,

2

2

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经过B点时的竖直分速度:

,物体经过B点的速度: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14.某同学利用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

(1)图 2 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 5 个计数点,依次为 A、

B、C、D 和 E,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没有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交流电源 的

频率为 50Hz.由纸带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sAB=4.22cm 、sBC=4. 65cm、 SCD =5.08cm、sDE =5.49cm, 打点计时器打下 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小 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2)某同学探究“保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作出如图 3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

(3)该同学探究“保持物体质量不变,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测 得的数据得出的 a-F 图线,如图 4 所示,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其原因可能是( )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未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答案】 (1). (1)0.49, (2). 0.42 (±0.01都对) (3). (2)0.2 (4). (3)

AD 【解析】 【分析】

(1)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利用逐差法求得加速度;(2)根据图象,斜率代表合力即可求得;(3)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的话,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得出图象弯曲的原因是:配重质量没有达到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 【详解】(1)C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

BD

段的平均速度,故有:

根据逐差法求得加速度为:

(2)在图象中,斜率代表合力,故有:

(3)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故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木板倾角过小;当不满足配重质量<<小车质量时,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配重质量没有达到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故选AD。

【点睛】会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分析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和让配重质量没有达到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且会根据原理分析实验误差.

三、计算题

15.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现因紧急事故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4m/s,若从刹车瞬间开始计时,求: (1)汽车2s末的速度和前2s的位移; (2)汽车前6s的位移。

【答案】(1)12m/s ;32m(2)50m 【解析】

(1)依题意,v0=72km/h=20m/s

2

v = v 0-at ,t =5s

所以汽车经5s停,2s<5s 根据v2 = v0-at2(2分) v2=1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