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考试重点笔记(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生物化学考试重点笔记(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528a99db307e87101f696e4

临床医学

谢速度的酶促反应为该途径的限速反应。催化此反应的酶称之。又称为限速酶(limiting velocity enzyme) 四、酶活性测定和酶活性单位

国际单位(IU):在25℃、最适PH值、最适底物浓度时,每分钟催化1μmol底物生成产物所需的酶量。

催量单位(katal):1催量(kat)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第 七 章 糖 代 谢

第二节 糖 的 氧 化 分 解 一、糖酵解

1、 糖酵解的定义: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

2、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

3、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称之为糖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一)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⑵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 ⑶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 ⑷ 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 ⑸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⑹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⑻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⑼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 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二) 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反应中的NADH+H+ 来自于上述第6步反应中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 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 2.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 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13

临床医学

3. 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其他物质的合成原料。 (四)糖酵解小结 ⑴ 反应部位:胞液 ⑵ 糖酵解全过程要求掌握

⑶ 关键酶(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⑷ 能量改变--产能

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 2×2-2=2ATP 从Gn开始 2×2-1=3ATP (五)糖酵解的调节

调节方式:① 别构调节② 共价修饰调节 二、

糖的有氧氧化

1、概念: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 2、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1、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2、总反应式: NAD+ , HSCoA CO2 , NADH + H+

丙酮酸————————————————————————乙酰Co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E1:丙酮酸脱氢酶 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 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1、定义:三羧酸循环(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Krebs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 2、反应部位: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3、ATP的生成 :NADH+H+————3ATP NADPH————2ATP

4、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①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②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③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5、小 结 ① 部位:线粒体 ②掌握TAC全过程。

③关键酶:柠檬酸合(成)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④能量改变(产能:12molATP)

14

临床医学

⑤生理意义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二)有氧氧化的关键酶

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三) 有氧氧化的能量改变

产能:1mol葡萄糖经过有氧氧化, 生成36或38molATP (四)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 2、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 3、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糖有氧氧化的小结:①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②掌握糖有氧氧化全过程。③关键酶

④能量改变(产能:36或38molATP)⑤生理意义 三、磷酸戊糖途径

1、定义: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一)、反应过程 1、细胞定位:胞 液

2、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

第二阶段则是非氧化反应 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为核苷酸的生成提供5-磷酸核糖

3、 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四、糖醛酸途径

生理意义:1、生成活化的葡萄糖醛酸UDPGA,即UDPGA是葡萄糖的活性形式 2、 参与生物转化,为合成透明质酸等多糖提供葡萄糖醛酸。 第 三 节 糖原合成和分解

1、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

(1) 肌肉:肌糖原,180 ~ 300g,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 (2)肝脏:肝糖原,70 ~ 100g,维持血糖水平 一、糖原的合成代谢 (一)定义

15

临床医学

糖原的合成(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二)合成部位

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 细胞定位:胞浆 (四) 糖原合成途径

1.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2. 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 3. 1- 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4、 α-1,4-糖苷键式结合 二、糖原的分解代谢

(一)定义:糖原分解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 部位:亚细胞定位:胞 浆 (二)肝糖原的分解

1. 糖原的磷酸解—从糖原的非还原端 2、 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3、 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三、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1、 体内糖来源丰富,能量充足时,合成糖原储能。空腹时机体将储存的糖原迅速分解,提供能量。 2、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肝糖原)。3、在肌肉组织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肌糖原)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1、关键酶 : ① 糖原合成:糖原合酶 ② 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 1、别构调节

(1)6-磷酸葡萄糖是糖原合酶的别构激活剂。 (2)ATP、葡萄糖是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 2、共价修饰调节

①两种酶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后活性变化相反 ②此调节为酶促反应,调节速度快 ③调节有级联放大作用,效率高; ④受激素调节。 第 四 节 糖异生作用

概念 糖异生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原料 主要有乳酸(有机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部位: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过程:糖异生途径不完全是糖酵解的逆过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