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50ad649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03

2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7、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18、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19.敢以烦执事。 20.所以隐忍苟活

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日削月割,以趋于王。 C.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之故事 D.何以伐为

三、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若以( )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 )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 )书卷为伴,弃夷以( )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 )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 )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 )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 )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 )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 )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 )权贵交,以( )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录”之叹。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

因:A动词,依靠、凭借; B动词,沿袭,继续; C介词,依照、根据; D介词,趁着; E名词;原因; F介(连)词,因为,由于; G介词,通过,经由; H连词,于是,就,因而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3)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4)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 (5)不如因而厚遇之。( )

(6)因跪请秦王。( )

(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8)不如因善遇之。( ) (9)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 (10)因击沛公于坐。( ) (11)相如因持璧却立。( )

(12)风云因而变色。( ) (1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 (1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15)蒙故业,因遗策。 ( ) (1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二、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三、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因( )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 )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 )。其常因( )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 )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 )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 )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因( )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 )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 )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文言虚词练习(十四)

于:A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 B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胜过”; C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D动词词头。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善假于物也。( )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4)游于是乎始。( )

(5)赵尝五战于秦。( ) (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7)请罪于母。( ) (8)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9)黄鸟于飞。(D)

(10)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11)暂得于己。( ) (12)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黄鸟于( )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 )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 )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 )昔。吾乡之美已闻于( )四方。世人皆欲老于( )吾乡,此乃多人言于( )我也,非吾杜撰耳。于( )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 )是,不亦乐乎?

文言虚词练习(十五)

与:A动词,给予、授予; B动词,结交,亲附; C动词,对付; D和、跟、同; E(yù)动词,参加; F动词,赞许,帮助; G(yú)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H介词,替,给。

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 (2)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 ) (3)姑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 (4)求,无乃尔是过与?( )

(5)则与一生彘肩。( ) (6)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7)恐年岁之不吾与。( ) (8)失其所与,不知。( )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 (11)一与一,谁能惧我?( )

(12)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 (13)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 (1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去时里正与裹头。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予谁与归 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三、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朝过夕改,君子与( )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 )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 )!其与( )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 )也,应使众与( )其事,与( )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 ),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 )?

文言虚词练习(十六)

则:A副词,表示判断或者肯定,“是、就是”; B连词,表示承接(一说因果),“就、便、那么”; C连词,表假设,“如果”; D连词,表并列; E连词,表转折。 一、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7.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8.抢榆枋,时则不至。 9.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10.欲速则不达。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