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训练(含答案)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训练(含答案)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4fa3de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4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一、(2017天津)

(一)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C.咸来问讯 .D.欣然规往 .

交通:运输事业 咸:都 规:计划

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

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故能得人心 故: .

1

(2)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 .

兵: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3.“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二、(2017四川南充)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3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信: (2)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3)孤不度德量力 .(5)其谁可而为之 .

度:

用:

(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

为:

遂:

(6)平公曰:“善。”遂用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

2

三、(2016天津)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 .C.妻妾之奉 .

蹴:用脚踢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ú):李绂,人名。③赀(zī):通“资”,钱财。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少时家贫 少: . (2)无不立对 .

对: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5题。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2.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忍住”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3.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停数日,辞去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

D.咨臣以当世之事

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