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项目 风险点控制 风控体系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融资租赁项目 风险点控制 风控体系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4ad7d7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d

科学规范的融资租赁风险控制体系作为融资租赁的核心,具有多方面的要求。 第一、融资租赁的风险控制必须建立在产业链的基础上。

融资租赁是边缘化产业,涉及经济管理、政府管理、金融、贸易、保险、担保、公证、物流、法律、物资回收等多个领域,关系到融资租赁的出资人、出租人、承租 人、设备供应厂商等多方利益。只有充分利用相关政府部门管理职能,有效整合融资租赁公司、设备供应厂商、出资方和担保、保险等融资租赁中介等租赁产业链的 各方优势,资源互补。其风险控制必须边缘化,风险控制必须建立在产业链的基础上。

融资租赁物件在承租人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承租企业档案下的产权备案和进口免税融资租赁物件的海关监管,从源头上保证了融资租赁物件物权的独立性和安全 性;同设备供货厂商的协议保证了对承租企业技术监管的有效性;将融资租赁物件的进口和运输交由专业的外贸公司和物流企业承担,有利于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 本,更可以有效规避其中的贸易风险;通过合同和租赁物强制执行公证、财产保险、租金债务担保,将法律风险、租赁物财产风险、租金回收风险转嫁出去;同设备 供货厂商的租赁物件回购、翻新协议和旧货经营者的租赁物件回收协议实现融资租赁物件的变现和融资租赁资金的退出;通过应收租金保理和租赁物权抵押,给最终 出资人资金安全保障,保证了融资租赁资金来源的顺畅。

通过以上的业务整合,实现融资租赁业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把难以办到的事交给其他专业伙伴完成、把难以控制的风险交给有能力的伙伴控制,才可能有效化解、转移、锁定风险,并通过叠加控制效应,降低项目整体风险。也只有这样的融资租赁结构,才可能得到出资人的认可和支持。

第二、风险控制和企业管理是一对孪生兄弟,融资租赁的风险控制必须依托于科学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融资租赁业务过程复杂,在内涉及业务洽谈、项目评审、项目决策、业务运作、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加强融资租赁程序风险控制,能有效避免风险 “瓶颈”问题,降低风险度。

融资租赁组织机构适应融资租赁业务抗风险、高效率的营运要求,在岗位配置、功能组合与人才配备上,进行严谨有序,系统协调,优化组合和灵活反应的机构设 计。明确各个部门乃至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各部门和不同管理层次之间权责明确,工作衔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尤其对保证融资租赁项 目安全起关键作用的项目评审部门,要作为要害部门在权责和地位上给予特别关注;决策委员会要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保证其工作相对于经营管理层的独立性、公正 性、客观性;对于公司经营运筹处于核心地位的财务部门,也要突出其应有的中心地位。

融资租赁公司要健全、规范业务建制。各项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程与过程控制,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与审核制约等有科学的设计与安排,使许多业务和

项目经营置于 必要的监督、指导、制约与责任联带关系,具体而言就是项目评审、项目审批、业务操作相分离,资金的筹措、决策、使用、监督相分离。领导决策层对重大问题的 决策,有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程序,并利用风险决策机制来对付融资租赁的多风险特性。

第三、科学的融资租赁项目结构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是融资租赁控制风险之本。

科学的融资租赁项目结构是通过融资租赁项目推荐、项目沟通、项目评估和审核、项目融资、项目运作、项目运行中的风险监控、项目的退出的各个过程,明确融资租赁业务相关各方的责任、权利、利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相互制约、共同发展为结构框架。

而规范的融资租赁操作流程包括:相互沟通、项目前期策划、项目实务操作和项目后续管理。在操作流程中,明确谁来做,怎么做,操作的进度、质量、步骤要求和 注意事项,尽可能的具体化、可操作化,每项任务都分解到个人,彼此权责明确,工作衔接,有效防止互相推诿、扯皮,堵塞可能的融资租赁操作性过程风险。

融资租赁的风险控制结构分为风险的种类、风险控制手段,贯穿于融资租赁业务操作流程全过程,同科学的融资租赁项目结构之间存在紧密连接,即互相补充,又互相联系,有效地预防、规避、减低融资租赁的风险。

在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应对租赁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是否进行融资租赁及租赁保证金额度的确定提供一个佐证或参考值,以便进行融资租赁决策,降低租赁资金风险。

(一)融资租赁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从时间顺序或过程顺序来研究,我们可以把项目风险的管理划分为: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风险的评估、风险的防范、风险的控制手段。项目管理培训

各个阶段存在着逻辑关系:只有在对风险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有了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对风险的程度作出较为正确的预测,同样,只有对风险有了正确的识别和预测,才能评估是否可以承担风险,才能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

(二)融资租赁项目风险的种类

融资租赁项目风险主要是指被评审企业自身信用(经营、管理、财务等)风险及企业环境(政策变化、金融市场波动、市场、贸易环节、技术变更、不可抗力等)的风险,具体包括:

1、 承租企业信用风险:具体包括企业历史沿革中所形成的承租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关联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营销策略、营

销渠道风险。承租 企业信用风险分析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承租人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分析,毕竟盈利是偿还租金的主要来源,而现金流是偿还租金的现实来源。 2、 政策变化风险: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变化风险、国家法律法规变化风险、国家政策对租赁物件所属行业的态度风险、企业改制对租赁的影响风险、对租赁准入制度和行业监管的改革风险、有关租赁税务制度的改革风险、有关租赁会计处理的改革风险。

3、 金融波动风险:融资租赁涉及到资金流,因此不可避免地同金融波动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金融波动直接影响着市场利率,进而对融资租赁资金成本和盈利水平产生影响。融资租赁资金是外币的,还存在汇率风险。 4、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承租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风险;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风险;产品更新替代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等。

5、 贸易风险:主要包括供货方信用风险;合同欺诈风险;合同订立纰漏风险;货款支付风险;货物质量风险;货物技术风险;货物运输受损风险等。 6、 技术变更风险:主要包括技术成熟度风险;技术寿命风险;技术管理风险等。

7、 不可抗力风险:主要包括政治动荡、军事动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租金不能及时偿还的风险;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等。

一般而言,各种风险对融资租赁项目成功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可分成两个层次,其中承租企业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三种是否定性指标,即只要风险出 现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则不能进行融资租赁,也没有必要进行具体的风险度的测算。其他风险是一般性指标,可以通过程序风险控制等措施予以预防或降低其风险 度。

第四、融资租赁的风险控制呈动态运行状态。

风险预警机制从动态上实现对融资租赁风险的控制。其运行主要是通过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和预警点。风险预警指标分为财务预警定量指标,一般是按承租企业财务报 表上报周期定期监测;非财务指标是指管理人员预警、租赁公司与企业关系预警、承租企业生产经营预警、体制变更预警等定性指标,一般是即时监测、随时更新。

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监控机制是指严格风险控制执行;每期租赁租金都要严格按照合同保证回收进度;随时监控承租人的经营行为,防患于未然;一旦承租人出现违 约行为立即停止租赁合同并申请租赁物件诉讼保全和强制执行。通过以上环环相扣的措施保证租金的尽可能的回收和融资租赁物件的回收。 第五、融资租赁风险控制是一个闭合的运行结构。

融资租赁风险控制采用闭环管理技术,通过对风险预警定性和定量指标的定期或随时监控,将有关融资租赁风险评定的融资租赁企业外部的重要信息和融资租赁企业 内部业务运作的纰漏和不足及时反馈给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错误操作及时纠正,使融资租赁企业在风险动态控制中始终保持健康状态运营。 同时符合以上要求的融资租赁风险控制体系才是科学规范的融资租赁风险控制体系,才能将风险控制体系设计思想是“一切从出资人的利益出发,保证融资租赁资金 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落到实处,才能使融资租赁的风险预测、预防、监控、锁定、化解、转移更为有效,才有助于完善和深化融资租赁风险控制手段,使融 资租赁业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

注:未经本人允许,请勿恶意复制、转摘。若本文中有不切、不妥、乃至错误之处,望读

者不吝赐教。

毛利是“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后的余额。其尚未减去商品流通费和税金,还不是净利,故称毛利。若毛利不足以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企业就会发生亏损。因为增值税是价税分开的,所以特别强调的是不含税。毛利率=(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融资租赁项目操作流程及个风险点控制

融资租赁业务范围包括:所述动产和交通工具附带的软件、技术等无形资产,但附带的无形资产价值不得超过租赁财产价值的 1/2。

五、操作融资租赁项目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一)租赁业务受理。 (二)租赁项目调查。 (三)租赁项目审批。 (四)租赁项目实施。

(五)租赁项目后期管理。

三、接受资料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

对企业所报的项目资料,项目经理要严格审查其真实性。

(一)在见证过资料原件后,才能允许企业递交加盖公章后的复印件,以规 避虚假资料给业务的判断产生误导,以致产生法律障碍。

(二)要核对财务资料的真实性,要核对总账和报表、总账与明细账、明细 账与抽查重要凭证的相符性;另外,必须索要企业报税的相关资料,比如要企业 提供增值税和所得税或营业税的报税资料,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信息失真导致项 目调查分析的偏差。

(三)如果上述资料存在虚假成分,我们要重新考虑对该企业的信用评价。 (四)对企业所讲的概况、生产能力、管理层能力、信用程度及项目内容等 需要经过验证核实,如银行、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税务、司法等第三方证 实。

(五)不可不经核实地直接复制企业领导或经办人所传递的信息。 2.1.2 立项环节 一、立项条件:

(一)第一还款来源可靠,具备按期偿还租金、利息、的能力。 (二)无不良信用记录及重大民事、经济纠纷。

(三)担保措施具有实际约束效力、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