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重庆市部分区县高一下学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4-2015学年重庆市部分区县高一下学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95dab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4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海带中提取碘的操作,熟悉操作顺序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5个小题,共40分)

21.有下列六组物质,请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A.O2和O3 B.

C和

C

C.CH3﹣CH2﹣CH2﹣CH3和CH3﹣CH(CH3) CH3

D.冰醋酸和乙酸 E.甲烷和庚烷 F.淀粉和纤维素 (1)互为同位素的是 B ; (2)属于同系物的是 E ;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C ; (4)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D .

考点: 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 (1)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2)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 (3)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4)相同分子式和结构的属于同种物质.

解答: 解:A.O2和O3均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B.

C和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C.CH3﹣CH2﹣CH2﹣CH3和CH3﹣CH(CH3) 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D.冰醋酸和乙酸是同种物质;

E.甲烷和庚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 F.淀粉和纤维素,由于分子式中的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 故答案为:(1)B;(2)E;(3)C;(4)D. 点评: 本题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掌握各种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在原子序数1~20号元素中,按下列要求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H ; (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 K ;

(3)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合物是 HF ;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HClO4 ;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 Al(OH)3 .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 (1)所有元素中氢原子半径最小;

(2)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3)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4)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 (5)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 解答: 解:(1)所有元素中氢原子半径最小,故答案为:H;

(2)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K的金属性最强,K与水反应最剧烈,故答案为:K;

(3)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HF最稳定,故答案为:HF;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

(5)中学常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Al(OH)3,故答案为:Al(OH)3.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应用,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23.已知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E是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1)A的分子式是 C2H4 ,C的名称是 乙醛 ,F的结构简式是 . (2)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羧基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验证D物质存在该官能团,其方法是 向D中滴几滴NaHCO3溶液(或紫色石蕊试剂),若有气泡产生(或溶液变红),则含有羧基官能团(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

(3)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③的反应类型: 反应②: 2C2H5OH+O22CH3CHO+2H2OCH3COOH+C2H5OH ;反应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反应类型是 酯化或取代 反应.

考点: 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 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A得到的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则A为CH2=CH2,CH2=CH2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F为

,B发生催化

氧化生成C,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D,则B为醇,C为醛,D为羧酸,故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CH3CH2OH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B氧化生成D为CH3COOH,CH3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OOCH2CH3,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A得到的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则A为CH2=CH2,CH2=CH2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F为

,B

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D,则B为醇,C为醛,D为羧酸,故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CH3CH2OH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B氧化生成D为CH3COOH,CH3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OOCH2CH3, (1)A为乙烯,分子式为C2H4,C是乙醛,F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C2H4;乙醛; ; (2)D为CH3COOH,官能团名称是羧基,羧基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其检验方法为向D中滴几滴NaHCO3溶液(或紫色石蕊试剂),若有气泡产生(或溶液变红),则含有羧基官能团(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故答案为:羧基;向D中滴几滴NaHCO3溶液(或紫色石蕊试剂),若有气泡产生(或溶液变红),则含有羧基官能团(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3)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2H5OH+O2

2CH3CHO+2H2OCH3COOH+C2H5OH,③

该反应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2C2H5OH+O2

2CH3CHO+2H2O;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酯化(或取代).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及推断能力,明确常见有机物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4.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如图1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已知X、Y、Z均为双原子单质,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甲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乙溶于水即得盐酸.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

(2)实验室可用图2所示的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 Ca(OH)2和NH4Cl (填写化学式).

﹣+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NH3?H2O?NH4+OH .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 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且均为双原子单质,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X为N2,Y与Z反应生成乙,乙溶于水即得盐酸,则乙为HCl,Y、Z分别为Cl2、H2中的一种,X与Y反应生成甲,甲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则Y为H2、Z为Cl2、甲为NH3,甲与乙反应生成丙为NH4Cl,据此解答.

解答: 解: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且均为双原子单质,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X为N2,Y与Z反应生成乙,乙溶于水即得盐酸,则乙为HCl,Y、Z分别为Cl2、H2中的一种,X与Y反应生成甲,甲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则Y为H2、Z为Cl2、甲为NH3,甲与乙反应生成丙为NH4Cl.

(1)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故答案为:NH3+HCl=NH4Cl;

(2)①氨气是比空气轻的易溶于水的气体,应用向下排空气方法收集,收集氨气的装置图为,

故答案为:;

②实验室利用Ca(OH)2和NH4Cl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氨气, 故答案为:Ca(OH)2和NH4Cl;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烧杯中形成一水合氨溶液,一水合氨存在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NH3?H2O?NH4+OH,显碱性,遇到酚酞由无色变为红色,

﹣+

故答案为:NH3?H2O?NH4+OH.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题中信息、认真审题,学习中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含1个小题,共10分) 26.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H2SO4(浓)CuSO4+2H2O+SO2↑ .

(2)根据装置B中的现象可以证明SO2具有 漂白 性,反应一段时间后,将装置B中试管加热,可以观察到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3)装置C中试管口的棉花团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OH=SO3+H2O . (4)如果将装置B换成装置D,并从直立导管中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这种气体可能是 NO2(或Cl2、O2、NH3) (填一种即可).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分析: (1)铜和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有毒,需要用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团吸收;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暂时的,加热后会恢复原色;

(3)二氧化硫与强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4)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通入的气体需要满足把二氧化硫转化为盐或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分析. 解答: 解:(1)加热条件下,铜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2SO4(浓)故答案为:Cu+2H2SO4(浓)

CuSO4+2H2O+SO2↑, CuSO4+2H2O+SO2↑;

2﹣

(2)二氧化硫通过盛品红的B试管,品红溶液会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二氧化硫生成的亚硫酸与品红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会恢复红色, 故答案为:漂白;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二氧化氮有毒,需要用强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SO3+H2O,

﹣2﹣

故答案为:SO2+OH=SO3+H2O;

(4)将B试管换成D试管,并从直立导管中向BaCl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通入的气体需要满足把二氧化硫转化为盐或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如碱性气体NH3、做氧化剂的气体如:NO2、Cl2、O2等, 故答案为:NO2(或Cl2、O2、NH3). 点评: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明确二氧化硫的性质及检验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含1个小题,共10分)

27.在100mL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加入的混合物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100mLNaOH溶液完全反应最多产生气体 11.2 L. (2)求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质量是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况)为多少升?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

分析: (1)氢氧化钠与NH4NO3和(NH4)2SO4的混合物生成氨气,发生反应NH4+OH

NH3↑+2H2O,由图象可知,加入固体34.4g时生成氨气体积增大为11.2L;

计算出氨气的物质的量,然后结合反应方程式计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再

(2)根据n=

根据c=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

(3)当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 g时,固体混合物完全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00mL=150ml,而V(NaOH)=140 mL,说明固体过量,故n(NH3)=n(NaOH),据此计算解答.

+

解答: 解:(1)氢氧化钠与NH4NO3和(NH4)发生反应NH4+OH2SO4的混合物生成氨气,

NH3↑+2H2O,从图中可看出加入34.4 g混合物时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

则100mLNaOH溶液完全反应最多产生气体条件为11.2l, 故答案为:11.2L;

(2)由于100 mL 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n(NaOH)=n(NH3)=强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

=5mol/L,

=0.5 mol,

答: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 (3)当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 g时,固体混合物完全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00ml=150mL,而V(NaOH)=140 mL,说明固体过量,

所以产生氨气的物质的量为:n(NH3)=n(NaOH)=5 mol/L×0.14 L=0.7mol,V(NH3)=0.7mol×22.4 L/mol=15.68 L,

答: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质量是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况)为15.68L. 点评: 本题以图象形式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发生反应的本质,利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解答,综合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