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B4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背诵B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138846869dc5022abea009f

三十六、《泊秦淮》

1、《泊秦淮》一诗中杜牧运用互文手法再现了酒家所在地一幅朦胧而又淡雅的水乡月夜图景的诗句是:“ , ”。

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泊秦淮》一诗中杜牧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谬误国的诗句是:“ , ”。

3、杜牧《泊秦淮》一诗中“ , ”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三十七、《夜雨寄北》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描写,抒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诗句是:“ , ”。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运用想象虚写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通过遥想将来,排遣了当前客居异地的孤寂与思念家人的痛苦的诗句是:“ , ”。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以会晤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诗句是:“ , ”。 三十八、《无题》

1、曹丕《燕歌行》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无题》诗中李商隐直抒胸臆表达了与之极为相似的感受:“ , ”。

2、《无题》一诗中李商隐运用比喻与双关的手法写出相思之苦,并表达出对爱情至死方休的坚贞的诗句是:“ , ”。

3、李商隐《无题》一诗中“ , ”两句运用想象虚写女方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4、《无题》一诗中李商隐运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的诗句是:“ , ”。

5、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 , ”。

6、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

17

三十九、《相见欢》

1、《相见欢》一词李煜通过描写弯月和梧桐烘托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的词句是:“ , ”。

2、《相见欢》一词李煜采用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的手法,把无形的离愁化作可剪可理的有形之物的词句是:“ , ”。以千丝万缕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绪之纷繁难解。

3、《相见欢》一词真实细腻地写出了李煜对因亡国而生的愁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 , ”。 四十一、《浣溪沙》

1、《浣溪沙》一词中晏殊用新与旧的对比表达时序转换的词句是:“ , ”。

2、《浣溪沙》一词中晏殊表达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这种生活哲理的词句是:“ , ”。

3、《浣溪沙》一词中“ , ”是晏殊自得的奇偶佳联,通过人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衰老,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4、《浣溪沙》词中以景语表达晏殊叹息年华消逝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和以动作表现孤寂之深、伤感之重的词句分别是:“ ”和 “ ”。

四十二、《登飞来峰》

1、《登飞来峰》一诗中诗人王安石用夸张和典故写出峰上古塔之高和旭日东升之辉煌的景象:“ , ”。

2.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表达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的诗句是:“ , ”。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四十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

1、《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词苏轼通过写随从武士打猎装束、千骑奔驰描绘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 ”。

2、《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词苏轼运用典故写出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3、《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词中苏轼用“挽”、“望”、“射”等三个顺序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的词句是:“ ,西北望, ”。

4、《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词苏轼用感叹语气表现自己并不在意衰老,而更在意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的词句是:“ , ,又何妨!” 四十四、《水调歌头》

1、《水调歌头》一词中苏轼化用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词句,显示了他豪放性格和不凡气魄的词句是:“ ? ”。 2、《水调歌头》中苏轼运用拟人的手法向天发问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的词句是:“ ? ”。

3、《水调歌头》一词中苏轼采用问句形式通过探问月宫表现对宇宙奥秘的好奇的词句是:“ , ?”

4、《水调歌头》一词中苏轼运用“玉宇”和“不胜寒”两个典故回答欲乘风归去但又有所顾虑的原因是:“ , ”。

5、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的

“ , ”两句就是从中脱化而来的,显示苏轼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后者战胜了前者。

6、《水调歌头》一词中苏轼用疑问语气和拟人手法无理地埋怨明月故意给人增添忧愁,总是月圆而人不能圆的词句是:“ , ?”

7、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无论是人世还是自然,那种自然的理性是无法背离的,事情都有不完美的,总有坎坷缺憾的词句是:“ , ”,表达了苏轼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18

8、苏轼《水调歌头》词中“ , ”,既抒发了词人对远隔千里的亲人深切怀念之情,同时又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9、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苏轼《水调歌头》词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怀念和祝

福以及旷达的态度。

10、张九龄《望月怀远》有两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之意境极为相似的是苏轼《水调歌头》词中“ , ”。 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怀念和祝福以及旷达的态度。 四十五、《游山西村》

1、《游山西村》诗中陆游描写农家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诗句是:“ , ”。

2、陆游在《游山西村》诗中表达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的诗句是:“ , ”。

3、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 , ”两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4、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 , ”两句诗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古朴的风俗画。

5、《游山西村》一诗中陆游运用想象虚写自己愿意乘月色到农家朋友那里做客,充分表露诗人对山西村无限喜爱的诗句是:

“ , ”。

6、昆明西山龙门有一副对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该对联的上联化用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这两句诗表达了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

7、王安石《江上》中有“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与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营造了一种明朗优美的意境。

高中部分(14篇)

一、《卫风·氓》

1、《卫风·氓》一诗中诗人描写了氓以买丝为名向女子吐露爱情,表现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诗句是:“ , ”。

2、《卫风·氓》一诗中表现女子对氓因婚事推迟的立变态度而进行解释的诗句是:“ , ”,表现女子的善良、天真。

3、《卫风·氓》一诗中表现女子对氓的恼怒而温婉地安慰并且以心相许的诗句是 :“ , ”,表现了女子的温柔体贴,纯洁天真。

4、《卫风?氓》一诗中“ , ”两句诗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女子站在断墙上盼望着氓的到来,以此表现女子对氓的朝思暮想。

5、《卫风·氓》一诗中描写女子见不到氓以至流泪的诗句是:“ , ”。女子的这种不见则忧,表现了女子的善良单纯。

(或:《采葛》有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卫风·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6、《卫风·氓》一诗中表现女主人公见到氓之后喜悦的诗句是:“ , ”。女子的这种见则喜,表现女子的纯真善良,活泼的性格。

7、《卫风·氓》一诗中表现女主人公对爱情极其忠诚,把自己的嫁妆都用车子搬到丈夫家的诗句是:“ , ”。

8、《卫风·氓》一诗中诗人用比兴手法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容颜亮丽,同时也象征男女浓情蜜意的两句诗是:“ , ”。

9、《卫风·氓》一诗中诗人用比兴手法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诗句是:“ , !”

10、《卫风·氓》一诗中“ , !”两句诗采用呼告的方式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这是女主人公把自己的人生教训上升到了一种对后世人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警示。

11、《卫风·氓》一诗中诗人用比兴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写出女主人公面容憔悴,也象征着男子情义已绝的诗句是:“ , ”。

19

12、《卫风·氓》一诗中描写女主人公乘车渡河回娘家时的情景:“ ,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句暗示了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13、《卫风·氓》一诗中诗人指出,这场婚姻破裂错不在女子而在男子的反复无常:“ , ”。

14、《卫风·氓》一诗中诗人揭示导致这场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男子行为再三反复:“ , ”。

15、《卫风·氓》一诗中“ , ”两句运用赋的手法直陈女子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竭尽妇道,表现女子婚后生活的苦楚。

16、《卫风·氓》一诗中表现女子回到娘家因家人不理解,而受到讥笑的诗句是:“ , ”。表现了女子的孤独无助。

17、《卫风·氓》一诗中诗人运用比兴艺术手法,用水也有堤岸说明为人要有限制的诗句是:“ , ”。

18、《卫风·氓》一诗中“ , ”两句诗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男子曾经誓言那么诚恳可是如今却背弃誓言这种行为的痛苦之情。

19、《卫风·氓》一诗中“ , ”两句诗表现女子回忆往事独自伤心哀叹之情,也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无助。

20、《卫风 氓》一诗中诗人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如氓在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 , ”。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揭示出氓虚伪的本质。 21、《卫风·氓》一诗中的女子悔恨多于哀伤,面对不幸的婚姻绝不留恋。

“ , !”两句写出了女主人公被弃之后,坚决地和氓决绝,表现了她坚强刚毅,冷静理智。

22、《卫风·氓》一诗中“ , ”两句诗以呼告的形式,采用心理独诉的手法描写出女主人公幻想“执子之手,与尔偕老”却未能如愿时亦悔亦怨的痛苦心理。

23、《卫风·氓》一诗中诗人以少时两情融洽反衬氓今日的负心。诗中表现女子回忆跟恋人少年时候天真无邪,快乐无比的诗句是:“ , ”。

二、《离骚》

1、郭沫若先生说屈原是人民诗人。《离骚》中 “ , ” 两句写出屈原在流放期间深入接触劳动人民,深深地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因而无限哀伤。两句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2、屈原《离骚》一诗中表现诗人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却反而遭受废弃贬斥的诗句是:“ , ”。这两句诗是屈原在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痛斥小人的险恶。

3、《离骚》一诗中屈原运用比喻象征手法描述自己因用香蕙和白芷做佩带而遭遇贬斥:“ , ”。这里用香蕙和白芷等香草比喻自己高尚的品德。 4、《离骚》一诗中屈原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诗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即使死也不后悔的诗句是:“ , ”。

5、《离骚》一诗中屈原以隐晦的方式暗指当权者----楚怀王不能体察他忧国忧民的衷情。诗中表现诗人怨恨君主荒唐没有准则、贤愚不分的诗句是:“ , ”。

6、《离骚》一诗中屈原的思绪纵横于形象的海洋,才能有“众女”“蛾眉”这样形象的比喻流入笔端。诗中用“众女”作比喻表现群小对自己的嫉妒和诽谤的诗句是:“ , ”。

7、屈原《离骚》一诗中表现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追随着邪曲,违背法度的两句诗是:“ , ”。 8、《离骚》一诗中屈原用“绳墨”等形象的比喻表现当时随意歪曲法律竞相苟合取悦别人的不良社会风气的诗句是:“ , ”。 9、屈原在《离骚》一诗中表现败坏的官府风气使得诗人极端忧愁抑郁并陷入穷困之境的诗句是:“ , ”,这种忧国的哀伤令人浩叹。 10、屈原《离骚》一诗中表现诗人虽遭不幸但决不同流合污、宁可随水流去也不改变

节操的诗句是:“ , ”。从诗句中我们看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决不动摇的决心。

11、屈原在《离骚》中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和当时的众人分别比作鹰和一般鸟类,从而表达自己不与庸俗之辈同流合污的情操的诗句是:“ , ” 。

12、《离骚》一诗中屈原连用两个反问句描述忠奸矛盾、自己和群小道不同绝不安处以表现他绝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孤傲气节的诗句是 “ ? ?” 13、屈原《离骚》一诗中描写诗人心灵受屈,精神压抑, 强忍指责把侮辱承担,表现诗人忍诟负重情怀的两句诗是:“ , ”。

14、屈原《离骚》一诗中表现诗人保持清白,刚正不阿,愿为前圣先贤所推崇的正道而殉身的诗句是:“ , ”。

15、屈原《离骚》一诗中 “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不后悔”之意,表示诗人对自己选择的坚定;文中还有一句表现因选择道路时没看清而有后悔之意,这两句诗是:“ , ”。

16、屈原在《离骚》一诗中表现诗人反省之后“牵着马在水边漫步,跑上小山稍事停留”行为的诗句是:“ , ”。

17、屈原《离骚》一诗中“ , ”两句描述了自己到朝廷做官而不被接纳,又遭受指责的情形;但诗人追求美政,永不放弃,在被黜之后重整旧时衣衫即依旧积极自修。 18、《离骚》一诗中屈原用荷叶裁制衣服来表明自己坚守芳香美德的诗句是:

“ , ”。诗人这种“泥而不滓”的品质,世世代代为人民所景仰。

19、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强求,是隐忍退让,但坚信自己的品性是高尚的,追求“美政”是正确的,这是退让后的更进一步。屈原《离骚》中“ , ”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 20、屈原《离骚》一诗中描写诗人戴着高高的帽子,配着长串的饰品来表明自己追求高洁品质,不为世俗所污的高洁情操:“ , ”。

21、《离骚》一诗中屈原指出,虽然美好的事物和不好的事物交杂在一起,但他们内在的本质还是没有任何变化。诗中表达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诗句是:“ , ”。 22、《吕氏春秋通诠·知度》:四荒,指四方荒远之地。《离骚》一诗中屈原用含有“四荒”一语的诗句表现去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这两句诗是:“ , ”,表达了诗人不忍心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

23、《离骚》一诗中描写诗人佩戴缤纷多彩的服饰让芳香更加显著,实际是借外形以彰其内心世界美丽与高尚的诗句是:“ , ”。 24、《离骚》中屈原将民生与自己的选择进行对比,表现自己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是:“ , ”。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是一位政治巨人的悲壮宣言。 25、《离骚》中屈原虽有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之怨,但内心对高洁操守追求很坚定。诗中表现诗人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诗句是:“ ,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