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岳阳楼记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111bbd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9

八、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

2、写一段《岳阳楼记》的导游词如何?

板书设计

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天天 ↓↓

下下 写景:暗 明

之之 抒情:悲 喜

忧乐 ↑↑

而而 议论: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忧乐

附教师下水文:

游华山

暑假期间,单位组织集体旅游,正好儿子也放假了,一家三口高高兴兴的跟随大部队一快去了西安一线的“红色旅游区”。风尘仆仆的旅途,虽奔波劳累,但也玩的很快乐。

旅游的最后一天,就是爬华山。在车上,听导游小姐介绍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山上到处是悬崖峭壁,山路险峻,有的地方笔直向上,只容一个人上下,有的地方成九十度的角度,如果有“恐高症”的人最好不要冒险,有好多女孩子爬上去,就下不来了,蹲在那儿哭,路很狭窄,又不能别人背,只能靠自己的耐性和胆量往下走,看来这些小姐们,哭过后,还要用自己的双脚走下来。

很多人游华山,视为探险,在险中寻求自信与陶醉。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游华山,好容易鼓足勇气爬上了“苍龙岭”,回头一望,见山路如此险绝,不禁大惊失色,想着这次可能回不去了,于是写了遗书投下山涧。这里的崖壁上就刻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这故事很可能是后人编的,但却形象地表达了此境之险。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头,登上华山后,大笑韩愈的胆小;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但登到险处,胆战心惊,半途而返。华山之险是其特色,它的引人之处,也就在这个

“险”字上。我的身体素质很差,听导游这么说华山的险峻,心里就想放弃登山。呆在山脚下等大部队,既不需要汗流浃背,也无险事迭生。即使枉费了那一张爬山的票,也不可惜。无奈,儿子死缠硬磨,非要我陪他爬上山顶,为了给儿子做表率,我和爱人(有恐高症)还是硬着头皮答应孩子的要求。最后,一家三口研究决定:既然来到山脚下,就要尽力去爬。如果中途实在爬不上去了,就原路返回。

同行者中有三个很胖的同事,害怕爬山吃尽苦头,他们好不犹豫的选择了坐索道上山。还有五个年龄大的同事在华山山脚下等着。不过,这几个老同事都在华山脚下,花了八十元钱,他们和华山的各个险山风景合影了,也不枉此行!我们大部队从 华山山脚的玉泉院起步,前者呼,后者应,儿子跑在前面,我和主人也

看不见儿子的影子,路又那么险,心里急,一路上嘴里不停的大声喊着儿子的名字,人家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来,怎么来到华山,老子落后儿子靠前了。沿山谷,走约二十华里,到达一处叫青柯坪的地方。其东侧有一块大石,刻有“回心石”三字。从这里往上就是华山的险途。这三个字是告诉那些体力不济和胆子小的人,到这里就可以原路返回了。同事们都很有毅力,没有中途返回的。太阳也来凑热闹,高高的挂在哪里,一点情面也不讲,顶着烈日,我们攀一步,再攀一步,再一步。

大约一个小时零二十分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美风景,就在一瞬间照亮了我们的眼睛。好美的华山,云天相接,好似来到九霄云天里,好险的华山,从山顶往下看,山路笔直向下,就像站在井边往下看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的感觉。我一直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没有自信。今天,我能登上这险峻的华山,看来我的身体还很过硬。可惜的是,登上北峰,主人的恐高症状反应很厉害,不敢再攀登了。主人不敢往山下看,坐在那山顶的石头上休息。儿子很疼他的爸爸,提议坐索道下山。我们一家三口,花了一百五十五元钱,坐索道下山了,体验了一下坐索道的滋味,还是蛮舒服的,就跟坐飞机差不多。

有些东西光听别人说,自己没有亲身体验是感觉不准的。华山虽险峻,但并不可怕。我对华山的总体印象:华山,在险中让人沉醉。华山,没有桂林山水的风情万种,也没有漓江的“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芬芳,它有的是“雄奇壮美,空旷博大”。华山注定不能与险分割,他们是一个整体,是一幅绝世的画卷,彼此辉映,相互映衬。

磨破双脚的华山之路,划破双手的铁索链条,令人胆战心惊的笔直的石级,给了多少人一个信念: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华山的险峻时刻提醒登山的人,路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凭借自己才可有“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勇往直前,风雨兼程,才能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华山的险峻也给登山的人们平添了一种勇气,平添了一丝信念,将坚定的步伐踩的更扎实。 本站六万课件全部免费,点击进入免费下载课件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9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806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9-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浅近文言文,体会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

1、简介文体: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学生回答已学过的“记”

)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

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

石潭记》《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

结合起来就像《岳阳楼记》。

2、简介作者和他的好友滕子京的状况及本文写作的背景: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

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奋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

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1043年任参知政事,任

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

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

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

反对。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

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

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

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

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二、整体感知:

1、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2、一词多义

(1)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2)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面山而居:居住。

(3)通: 政通人和:顺利。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北通巫峡:通达。 中通外直:贯通。

(4)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

(5)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3、、句式:

(1)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吾谁与归? 三、合作探究:

1、文章的结构层次为: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