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岳阳楼记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111bbd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9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与复习 1、前四段背诵。

2、在复习所教内容和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归纳课文,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

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请学生尝试在黑板上画出文章结构图示。 二 、研习新课

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先天下??乎”——这是一个略带测度语气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则何时而乐耶?”用“??乎”这样测度的语气,显得委婉而得体。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思考: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明确: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

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明确: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

“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三、讨论

同学们发表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理想的感想并分享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四、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四、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归纳本文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和难句并掌握 六、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导学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2011-12-12

一、预习

1、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是著名的古迹,与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借写《岳阳楼记》之际,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操,并以“ , ”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写一句你所知道的有关岳阳楼诗句或楹联: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霪雨 樯倾楫摧 忧谗畏讥 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 属予作文 二、课文重点字词句 1、字词

越明年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巴陵胜状 迁客骚人

然则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岳阳楼之大观 前人之述备矣 2、翻译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查资料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

学怎样 (甲

) 读课文第一节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为众忌嫉 ?罕受人言 ?正患无隙以规之 2、甲文中的“今人”指 ,乙文中的“文正”是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 4、甲、乙两段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答案不超过十个字)

5、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写出“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中“唐贤今人”的诗句(写两句)。

、重点字词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不以物喜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 宠辱偕忘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而或长烟一空 此乐何极 微斯人 把酒临风 或异二者之为 吾谁与归 2、重点句子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3、段意

第三段:写洞庭湖阴雨天的景象及登楼观景之“悲”情。 第四段:写洞庭湖晴明天的景象及登楼观景之“喜”情。 学怎样

1、找出文中对偶句(不少于2组)

2、翻译句子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读课文2、3节回答问题: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则有去国怀乡: 至若春和景明: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

?“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 1、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2、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3、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古仁人”的忧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