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师简介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师简介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4c8629bd64783e09122beb

杨水其,男,大学本科毕业,高级实验师。主讲《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曾担任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班主任等工作。有二十几年高校教学经验,公开发表了近20篇专业学术论文,参加编写《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二本、研制《大学物理》CAI课件。本人有“机械制造”、“自动化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的毕业文凭,有较广泛的专业知识,曾参加“导弹发射坑用CO2、NOx气体敏感膜的研究”、“激光精密打孔技术的研究”等科研项目,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徐娙梅,女,大专毕业,高级实验师。主讲《大学物理实验》、《普通物理学》课程,有14年高校教学经验,公开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参加编写出版《大学物理实验》教材1本、《物理实验习题集》(内部)1本。参加“自制实验仪器”1项。

黄华,男,助教;1980年出生于江西省,2001年毕业于江西省南昌大学物理系本科班,同年九月份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物理实验教研室工作,主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也参与部分物理专业学生实验的教学。自我评价: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自己在教学经验上不够丰富,可我相信自己的对教学的热爱,以及自己的满腔的热情和激情一定能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次序和氛围,与学生一起共同合格完成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环节。

尤素萍,女,助教,1978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玉山县,2001年7月毕业于南昌大学数理学院物理系,专业方向为应用物理(光电子技术方向),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开始从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执教以来,曾主讲《大学物理实验》,担任《大学物理》的辅导工作,并参与我校大学物理专业实验中的《气垫导轨》及《偏光显微镜》两章节的编写工作。

陈云,男,博士,讲师,1976年生,浙江省龙泉市人。1999年6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热能工程),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在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工程热物理)。2002年3月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物理教师,2004年9月任讲师,曾讲授《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和《热学》等课程。2004年9月至2008年3月在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随机系统,时滞系统,鲁棒控制与滤波,热工自动化等。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录用论文20余篇,其中有10余篇为SCI、EI期刊。主持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科研启动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

黄春云,男,1976年2月生,江西省吉安市人,讲师。2002年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

学系理学硕士,理论物理专业粒子物理、核物理方向。主讲过的课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1999年考入广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了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开展的J/Ψ粒子衰变研究的数据分析工作,2002年7月来到杭州电子工学院工作,在理学院理论物理教研室任教。

石小燕,女,1977年12月出生,甘肃省永登县人, 2000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应用电子技术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大气光学实验室读研究生,获光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任教至今。研究方向:激光传输控制与校正。

吴跃丽,女,1978年10月出生,山西省芮城县人, 应用物理专业教师,讲师。2000年7月毕业于山西省雁北师范学院,获物理教育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3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无线电物理专业研究生,师从葛德彪教授。毕业后在应用物理教研室任助教、讲师。

蔡本晓,男,1979年8月生,浙江苍南人。200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电波(雷达)散射,微波遥感。

汪友梅,女,1979年5月生,浙江开化人。200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超导磁通动力学,C60单晶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张蕾,女,1980年10月生,浙江金华人。200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激光与光束变换。

刘彦,女,2004于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讲《大学普通物理》、《传热的数值计算方法》、《软件与数据库》等课程,主要从事煤粉燃烧、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实验与数值计算研究,同时着手进行环保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至目前为止,已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一级期刊5篇。

孙科伟,男,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1979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2004年6月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工作,现主讲《FORTRAN程序设计》、《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研究方向:纳米系统的量子点电子输运,NRG数值计算。已有一

篇论文被SCI收录。

汪华文,男,1975 年生。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获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理论的数值研究。自2004年6月在应用物理系任教。主讲《计算物理》、《近代物理》等课程。至目前为止,已在国外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陈江星,男,浙江省金华人,中共预备党员,2006年获浙江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专业为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软凝聚态(胶体)、非线性物理(斑图)和高温超导磁通动力学,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并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

吴玲,女,1978年3月出生,湖北武汉人,理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副教授。2005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分子光谱学,光学。主讲《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和校级课题等多项研究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

毛海丹,女,1980年4月出生,浙江省乐清市人,讲师。200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同年9月被浙江大学物理系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攻读光学专业;2005年3月,获硕士学位。2005年4月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任教至今,主讲课程有《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2007年9月,获浙江大学物理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资格。

赵超樱,女,浙江东阳人,2006年6月毕业于上海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束传输与转换、量子光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曾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基金等项目的研究。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物理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SCI收录7篇,EI收录3篇。其中《光学ABCD定理的普适性、物理意义和它的应用》一文收录于中国科技发展优秀论文集、大型理论工具书《中国科技发展论坛-2004年卷》-建设科技卷上。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2005年国际量子光学研讨会,并在会议上作英文称述。

吕燕飞,女,1979年1月出生,浙江东阳人,博士,讲师。2001年获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开始硕博连读,2006年获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6月始成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师。研究方向,纳米材料粉体、块材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现承担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数篇。

曹卓良,男,1961年10月出生,安徽省池州市人, 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9月至1986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机密机械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刘颂豪院士。毕业后在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任教,1998年被评为教授。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会获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光学专家郭光灿院士。2002在日本进行合作研究一年。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2003年被安徽省评定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为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生、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量子信息、高等激光物理、高等量子光学、量子电子学、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量子力学等多门课程。主持国家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973项目1项和国家基金3项。为安徽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光学学会理事,《量子电子学报》编委。近年来在《Phys. Rev. A》、《J. Phys. B》、《Phys. Lett. A》、《Phys. A》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七十多篇。

丁宁,男,1977年6月出生,湖北省荆门人。 2000年9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获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其研究项目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鉴定;曾在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高级研发部任高级软件工程师,负责大型软件研发工作。本人兼具能源领域研究教育背景与计算机领域研发工作经验,并获得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机构颁发的PMP项目管理专家认证证书与国家信息产业厅颁发的系统分析师资格证书。2008年3月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流体动力传热特性研究与煤的清洁燃烧特性研究、气固多相流并行计算研究等。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一级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篇,其中3篇被EI收录。

霍德璇,男,1963年10月出生,河南省人,研究员。 1984年6月获理学学士学位(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9年6月获理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00年3月获工学博士学位(日本富山大学);2000年4月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博士后);2002年4月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2003年10东华大学,研究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2005年10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材料研究会高级会员,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协作成员,日本物理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曾经被收录于Who's Who in Science & Engineering (MARQUIS WHO'S WHO 7th Edition 2003-2004)。研究方向为能源材料、电子材料、纳米功能材料。 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一项,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一项。在《应用物理快报》、《物理评论B》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4篇。主讲课程:量子力学。

赵士超,男,1976年10月出生,山东省苍山县人,博士。2006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现任理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薄膜与器件、新型能源、纳米技术。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半导体物

理、薄膜制备技术、纳米材料与器件等方面教学工作。主持在研浙江省科技厅项目1项(2008C31G2040015)、校级项目1项(KYS091506036),主要参与国家863(60576063)、军工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007C24015)各一项。在外文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国内期刊EI收录论文1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4项。

郭凌伟 ,1976年4月, 学历学位 研究生 博士,职称职务 中级,毕业院校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学术情况 发表论文4篇,研究方向 光纤光学,表面等离子光学。

苏伟涛,男,1978年5月出生,河南省宝丰县人,博士,讲师。2001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获有色冶金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在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得材料学硕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得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有:薄膜光学与光学薄膜材料,光电功能薄膜材料。目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至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十余篇,其中被SCI检索6篇,被EI检索篇。

赵伟,男,1977年2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人,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2004年10月赴清华大学物理系作博士后,从事材料物理的计算研究,2006年10月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至今已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篇,均为SCI收录,2007年申请到省基金一项,题目为《GaAs团簇及其纳米线的第一原理计算》,另外协助清华大学段文晖教授参与一项973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物理的第一原理计算,具体包括:团簇物理,表面物理,纳米线等等。

王关晴,男,1975年6月出生,山东省日照市人,博士,讲师。2004年3月毕业于沈阳化工学院,获得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我国著名的骆仲泱教授,程乐鸣教授,岑可法院士三位导师。主要从事燃料高效清洁利用理论与技术,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先后参加了国家“211”重点建设项目“往复式热循环多孔介质燃烧装置的研究与开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热值气体燃料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研究(NO.Y506071)”,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低热值稀薄可燃气体燃烧特性的研究与开发(NO. 2006AA05Z223)”。目前,发表期刊论文6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其中EI收录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