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ff747a8dd3383c4bb4cd299

岩性特征、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和研究了火山岩层的划分及沉积夹层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及韵律,确定火山喷发的时代;根据岩石的矿物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布,划分火山岩相;通过岩石地层填图单位和岩性(岩相)填图单位的双重填图,进一步研究火山岩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古火山机构,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等。这种“双重填图法”较过去主要沿用沉积地层的一套工作方法更具科学性。过去用地层法填制的地质图,图面简单,看不出火山作用的特点及各种岩性的分布变化规律。而用“双重填图法”填出的地质图,在图上不仅反映了火山岩不同岩性环状分布特点,还能反映出火山喷发中心等。这不仅丰富了图面内容,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地质调查的深度和广度。

变质岩区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法或构造—岩石—事件法填图。这是一套以构造变形、变质理论为指导,以同一成因类型原岩建造的变质岩石或岩石组合为基础,以构造分析方法为手段,以地质事件演化系列为主线的填图方法。这种新的方法是我国研究人员以试点图幅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依托,借鉴国内外有关变质地质学研究中有益的经验而总结出的一套适合我国情况,具有不同类型地质特色的填图方法。它与过去使用的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又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3.2 区调野外工作基本方法

区域地质调查的一般野外工作方法包括:地质剖面的测制,路线地质调查与地质填图,产状要素的测定、标本和样品的采集和轻型山地工程、浅钻等。正确地使用这些方法,对保证成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有重要意义。

3.2.1 地质剖面的测制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褶皱与断裂构造形态垂向变化的基本手段。按其内容可分为地层剖面、侵入体及火山构造剖面、构造剖面、地貌剖面以及矿体剖面等。从研究程度和精度上可分为信手剖面图和实测剖面图。信手剖面图具有概略的示意性质,作为踏勘和路线地质填图中的一种辅助记录手段。实测地质剖面则是测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重点问题的研究解剖过程,它是填图单位划分的依据,是填图质量的关键性前提,是报告编写的一项主要基础资料。实测地质剖面工作一般应于填图之前完成。对构造变动较大、变质程度较深、层序不清的地区,据前人资料和踏勘结果尚不能选出可供实测剖面的位置时,可通过加密路线剖面踏勘,确定标记层和临时填图单位(其数量应多于比例尺所限定的填图单位),待通过阶段工作后再补测。

实测剖面的数量和分布与测区地质情况、测区大小有关,地层剖面在每个时代的地层中至少应有1-2条,岩体、构造剖面图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剖面位置的确定要考虑它的代表性,还要注意剖面对测区填图的控制作用,一般应选在测区内部,个别情况可使用图幅临近地区的剖面。

不同性质的地质剖面图测制的任务不同。地层剖面主要任务是查明地层的岩石成分、层序、厚度、沉积特点,火山喷发相序与喷发旋回,变质组构、变质相,含矿层位,接触关系及时代。地层剖面应选在层序完整、产状清楚、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明确、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避开侵入体的破坏和影响。岩体剖面旨在查明岩体的岩石类型及构造、构造、岩相分带、岩体形态与产状、与围岩接触关系及接触带特征,查明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岩体的相互关系及侵入顺序等。剖面应选在露头良好、相带清楚、岩性有代表性,接触关系明显,原生构造比较发育的岩体。构造剖面研究测区主要构造的性质、形态特征、规模、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剖面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构造发育地段。其它剖面如矿体剖面、地貌剖面等视研究需要而定。

3.2.1.1 实测剖面的技术要求 为保证实测剖面的质量,实测剖面线方位应尽可能垂直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走向,其间的夹角一般不应小于60°。剖面线通过处基岩露头良好,可利用河谷的自然切面或铁路、公路、壕沟等人工露头。覆盖地段可于相邻处补测辅助短剖面,籍助标志层与主剖面进行层位对比。若覆盖过宽,且岩性变化、产状及接触关系不清时,可使用探槽、井探及剥土予以

揭露。产状平缓的地层剖面可选在沟谷边缘,条件允许时可直接测制地层柱状图,并尽量收集钻探资料,以了解隐伏地层层位。剖面比例尺根据规范要求和剖面地质情况而定,以能充分反映最小地层单位、岩石单位为原则。常用比例尺1:500-1:5000。凡在图上可表示1mm的岩层或地质体均应单独划出,有特殊意义的层位(标志层、含矿层、岩脉等)可适当放大表示,在文字记录中注明其真实厚度。实测剖面应进行认真系统的地质观察(观察内容及要求见下文),系统采集代表性岩石手标本、磨制薄片标本、光谱分析样品,逐层寻找化石(包括遗迹化石),采集微体古生物样品等。根据任务需要还可采集化学分析样、人工重砂样、碳氧硫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古地磁测定样等。如有物探工作配合,可系统测定岩石物性参数,如放射性强度、磁化率、电阻率及密度等。

3.2.1.2 实测剖面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1)实测剖面位置选定以后,在正式施测之前应组织全体作业人员对剖面进行详细踏勘。要求了解剖面所见地层的岩性、层序结构,确定分层位置,选择标志层;研究剖面的构造形态,进行地层对比,确定层位的重复与缺失情况;注意寻找各种沉积构造,化石层位;研究地层接触关系。踏勘时作信手剖面,以备正式施测时参考。若遇剖面局部覆盖,应事先布置揭露。根据踏勘资料,确定剖面比例尺、工作量、测量方法、施测顺序及组织分工等。 (2)实测剖面的地形通常用半仪器法导线测量,即用罗盘仪测量导线方位和地形坡度角,用皮尺或测绳丈量地面斜距。矿区的大比例尺剖面也可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称全仪器法。分层及取样位置在地形测量时可以同时测出,因而精度高、效率快。

(3)在半仪器法作业中,一个工作组一般应由6-7人组成,组织分工如下:

(a)导线测手2人。负责导线方位角、导线长度和坡度角的测量。导线方位角以导线前进方向为准;坡度角以前进方向上坡为“+”,下坡为“-”。前后测手同时读数取平均值,若读数差值超过3°,则应重新测量。后测手执测绳的零端,导线长度由前测手在绳上读出。上述三个数据测出后,报给剖面记录员和地质记录员记录下来。导线测手还应负责将剖面的起点及终点标定在地形图上。

(b)剖面记录员1人。负责在“剖面测量记录表”中填写野外实测的有关数据,见表3-2中用“*”号注明的栏目。 导线号(编号1):以剖面起点为0,第一导线后端为0,前端为1,表内记0-1。第二导线为1-2,其余依次类推。 前进方向(编号2):指每一导线前进方向之方位角。 导线长度(编号3):指每一导线前端读数,即首尾的距离。 坡度角(编号4):每一导线首尾之间地面的坡度角,前进方向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岩层产状导线读数(编号8):指所量产状位置在导线上的读数。 岩层产状倾向(编号10)、倾角(编号11):指野外实测数据。 分层层号(编号14):指地层分层的顺序号。有时可能在某一分层内换导线,因此同一分层号可能出现在两相邻导线中。 导线段起讫读数(编号15):某一分层下层面和上层面在导线上的读数,即分层在导线上的视厚度。

地质描述(编号18):简单描述岩性、特殊的沉积构造或化石等,以便作图和与野外记录本对照。岩性描述内容为颜色、层厚特征、岩石名称或岩石组合等,如“紫红色厚层长石砂岩偶夹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同一分层只需写一次。 地层代号(编号19):指岩石地层单位的符号,同一地层只填一个即可。 标本编号(编号22):岩石标本用R01开始编号,化石标本用F01开始编号。 标本登记导线读数(编号23):指标本采集处在导线上的读数。 备注:记录特殊的地质现象或注意事项。

(c)地层分层员1人。负责分层,指挥导线前进、测量地层产状、打标本和取样工作,并承担剖面测量过程中各种分工间的协调工作。地层分层的基本原则有:岩石成分显著不同;岩石的结构、构造(如碎屑岩粒度、层理、单层厚薄等)有明显区别;岩石的颜色不同;岩性相似、但化石组合不同;岩性特殊的标志层、化石层、含矿层;岩性不同,但厚度不大且呈互层出现,可视作一层,而若两种岩性单层厚度差异很大,且薄层岩性出露甚少时也可以划归一层,分别用互层和××岩夹××岩描述;按地层剖面比例尺精度要求,分层厚度在图

上大于1 mm的单层。

表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