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f2bc8e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5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一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2

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幸、引、负)虚词(乃、以) 2.强化文言翻译中的语境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作文素材

复习安排:1.早自习30分钟,完成“课前自学案”部分 2.课上答疑、迁移并辅导 3.课后学生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案

(请用10分钟复习课文与相关笔记,然后用15分钟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史记》相关文学常识填空(小菜一碟吧)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凡百三十篇。 二、文言基础知识自测(见《高三一轮复习新课堂》) P93一、实词 P94二、虚词 P94三、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P95名句名篇默写 请对照答案自行批阅,并将存疑之处与同位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写下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其它重点字词(请释义或列举例句): 1.徒(本文中有四个例句,你能记起几个呢?) 白白地:徒见 欺 只: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 2.均之二策 之:这,指示代词。(你能记起《逍遥游》中的例句么?) 之 二虫又何知 3.礼节甚倨 倨:傲慢(哪个成语中“倨”包含此意呢?) 前 倨后恭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偷偷地 , 秘密地 (还能记起《鸿门宴》中的例句么?) 道芷阳间行/ 沛公已去,间 至军中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例句呢?) 侯生乃屏 人间语 5.左右皆靡 靡:倒 下 (请举出一例成语) ——所向 披靡 做完上面的题目,你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课堂提升案

(请用30分钟完成下面三段文言中划线部分以及课内重点语句的翻译)

(一)(2009江西卷)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答: (2分) 课内知识勾连:

1. 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二)(2009年辽宁卷)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以治干称。……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

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

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答: (4分)

课内知识勾连:

1.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2.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三)(2009年全国卷Ⅱ)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答: (4分) 课内知识勾连:

秦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这次又该提醒自己在文言翻译中要注意什么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点拨: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境意识”很重要哦

课后巩固案

(请在18分钟内完成下面题目)

链接最新高考题:(20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

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B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 不求闻达于诸侯

C 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 至阵,士卒帖然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 及归,公又请殿将 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 至阵而乱行者,斩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 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3分)

译文: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4分)

译文: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3分)

译文:

作文素材积累:

◆想一想本文可用来论证什么话题呢?

一、蔺相如的角度

1、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

可论证: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 2、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 可论证:多一点宽容。

二、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

1、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论证:要勇于认错、改过。 2、从廉颇起初负气寻衅可能导致的后果来看:

廉颇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贬损相如。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是相如,或者相如听了门客

的劝告而与之闹翻,造成龙虎相斗的局面,难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可见,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对他们因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

——不能为满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错误 ——领导者戒之

三、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 1、从事件本身来看:

(1)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 (2)如果推荐的人不能担此重任,那么缪贤难逃罪责; (3)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分忧。 可论证: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

2、从缪贤举荐过程来看:

缪贤不惜公开“隐私”,不顾及自身利益,不惜贬损自身形象。这个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的宦者令确实令人击节赞叹。

可论证: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

3、从举荐的结果来看:

一般说来,高风险应有高回报。可是,缪贤除损失一位足智多谋的门客之外,不曾有廉颇那样的嫉妒之心。应该说,是缪贤玉成了相如,使之脱颖而出。这种成人之美、不思图报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无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奋,油然而生敬意。 可提炼观点:付出不图回报

试试其他角度吧: 秦王的角度、赵王的角度、宦者令缪贤的角度……

试着形成片段吧:

(一) [解析]划线句子第二个分句中“名”是一个意动用法,但缺少主语,通过上文“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和下文“尽取所偿负还之”的语境可以很清楚推断出卖酒者

例:“面对差异”作文片段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北国风光磅礴的美;细流涓涓,炊烟袅袅,这是南国风情阴柔的美。两种风景看似天差地别,但却共同组成了锦秀河山,两者须得共存。美各有千秋,要让它们展现的淋漓,就要学会求同存异。 廉颇骁勇善战,“以勇气闻于诸侯”,为赵国打下半壁江山;蔺相如能言善辩,庭叱秦王,完璧归赵,终成美谈。两人性格迥异,一文一武,一刚一柔,差异如此之大。然而一个人难以拥有全部的优点,二者共存却可刚柔并济。他们找到了彼此的共同之处——保卫赵国。于是抛弃前嫌,优势互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此两人在也。面对个性的差异,将相优势互补保全国家,这是求同存异的智慧。 ( 青岛九中高三 八班 何山 )

参考答案:

课前自学案部分

一、纪传体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

二、其它重点字词:

1.白白地:徒见欺

只: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 2.之:这,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 3.倨:傲慢 前倨后恭 4.间:偷偷地,秘密地

道芷阳间行/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侯生乃屏人间语 5.靡:倒下 所向披靡

课堂提升案部分

邀请客人玩博弈游戏是一种刻意的关心行为,目的是为了让客人可以无所顾忌大吃大喝,因此博

弈的发起者应该是卖酒者的行为。因此正确译文应该是:天冷非常寒冷,(如果我)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课内部分:依据上下文注意“鄙贱之人”之前的主语添加,注意“不若也”前后主语和宾语的添加。

(二)[解析]划线句中要注意“清洁”“礼”“异”“效”四个关键词。上文语境中叙述孙谦“强力为政,吏民安之”“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很清楚表明他施政有方,因此“嘉”应该是赞许、赞赏之意;而“清洁”应该是指孙谦的品行,所以在句子中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礼”也就顺理成章活用为动词,解释为厚待、礼待;异,是高祖的一种看法,所以是意动用法,本意是不同、有所区别,可以译为认为(他)不一般,很奇特;效,前面的词是自,自效,不可能是自己仿效自己,所以否定仿效的词义,引申为验证、证明。因此整句可以译为:(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用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不一般。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课内部分:依据上下文,注意“详”、“待”、“不行”几个重点词语的翻译。

(三) [解析]这句话是原平对别人的劝告的回复,因此要准确翻译划线句子,可以从上文语境中别人劝告的内容入手。上文中别人劝原平不要推辞是因为“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这个句子很简单,意思是府君嘉奖他淳厚的德行,怜悯他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原平的答语中最后一句强调不只是他一个人,而且最终不肯接纳,因此按照常理推断出前面应该是强调具备类似条件的人不仅仅是只有他,这样才有拒绝的说服力。划线句中的几个难点“若”“以”“其”“耋齿”“屡空比室”也就不难理解。因此可译为: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课内部分:依据上下文,注意蔺相如指责秦的“约束”一词的准确翻译。

教师点拨:

1.根据语境推断省略成分

文言文表达比较精炼,往往承前(后)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突出,从量词到主谓宾甚至整个分句都省略的现象比比皆是,遇到考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往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被省略成分的相关内容,才能准确完整表达。 2.根据语境推断重点词义

翻译文言句子的关键在于重点词语词义的准确把握,但是文言文语境中的词义往往会因为引申、比喻等等而发生活用现象,对于平日里积累的重点词语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要学会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在具体文本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 3.根据语境推断情由事理

在高考试题中,有的省份已经摒弃了原来人物传记的选文风格,开始出现多元化和丰富

化趋势,尤其是增加了很多论说类文体,从表达方式上从原来的叙述开始表现为叙述和议论(或者抒情)相结合。对于这类带有很强议论或者抒情色彩的句子,如果仅仅是对应字词翻译往往会流于字面意思,很难准确表达原文的情理,因此要借助语境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做出合乎常情的推理判断,这样才能让译文形神兼备,做到语意通畅而不会误译、漏译和曲译。

课后巩固案部分

1.答案:A、薄,迫近,引申为进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薄”的确有鄙薄、轻视的意思,但判断实词是否使用正确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答案:C、代指所得俸禄;指示代词,这。(A、连词,都表承接B介词,都译为“在”D助词,都可译为“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这题一般多考查“相同”,今年考查“不相同”,重在审题。

3.答案:A.(B、第一句是说王德用勇挑重担C、第二句是说王德用谦逊的美德D、人们对王德用的态度;士大夫对王德用的态度。显然不切题。)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句一句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要求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对应关系。

4.答案:B. 太后并没有赞赏王德用。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参考译文:

王公德用(公:尊称。讳:名。古代对别人的名避免直接称呼,叫做避讳。因此也用来指出避讳的名字。译者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人。

至道(995-997,是宋太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3年。至道三年三月宋真宗即位沿用)二年,宋太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963-1004,宋朝党项割据首领,西夏地方政权的创建者)叛乱,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兵夏州(古地名,在今陕西横山县西。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後魏灭其国,置夏州,治巖绿县。隋改置朔方郡於此,唐复为夏州,

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子孙继之,遂为西夏所自始,元时州废)。在这时,王德用在父亲身边担任西头供奉官(宋宦官阶官名。原名“内西头供奉官”,政和二年改名“左侍禁”),年龄十七,亲自在前面统率兵马,他俘获斩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很多,功勋卓著。等回到军中,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达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为:“军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又请亲自率领士兵飞快地来到险要的地方布阵。父亲王超在王德用的军前命令道:“到了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执行!”到了阵前,士兵们秩序井然地行军,而王超也扣紧马缰慢慢地走。李继迁的士兵紧紧跟着,远远地望着王德用的军队,没有人敢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后了!”

明道((1032-1033,宋仁宗年号)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有军人拿着内诏(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请求担任军官。王德用强谏(争:“诤”的本字。强谏;规劝。此处译作“抗争”也可。译者黄运华注)道:“军人敢于依仗昭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整治;况且,军职不能靠求取得到,靠这种方法得到职务一定使军人深受其害。”明肃太后坚决地要求王德用执行,公坚决地接受命令。不久太后也觉悟了,最终听了王德用的劝谏。因此宋仁宗认为王德用贤德,就让他担任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王德用坚决地推辞道:“臣(武人:指军人,此处谦称自己)没有学问,不能够担当这样重大的责任。”

起初,有人认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相貌奇伟,恐怕不是做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天子不得不让王德用去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上任之前,宋仁宗赐手诏勉励他。有人听说孔道辅死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德用说:“这个曾经陷害你的人,现在死了。”王德用忧愁凄怆地说道:“孔中丞哪里是陷害我啊?他用来侍奉国君的忠心就该是这样的,可惜啊,朝廷中没有一个忠臣。”

嘉佑(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他在位一共用了九个年号。译者黄运华注)九年,王德用进封为鲁国公。第二年二月辛未,王德用因为患疾病而死。

王德用忠诚老实,和乐平易,与人交往不疑心,不诘责别人的小过错,远看他凛然不可侵犯。等到接近他,就会发现他温柔和蔼的样子。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他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大多散发给亲友乡邻。他善于治军,对士兵宽厚仁爱,士兵们乐于为他效力。与士大夫交往,大家也大多佩服他的度量,认为他没有值得窥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