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阿迎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EPC模式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阿迎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e96f1f5f0e7cd18525360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 EPC模式下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3.1项目风险识别的步骤及方法

3.1.1项目风险识别的步骤

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过程如图3-1:

图 3.1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

EPC模式下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与应对计划 EPC模式下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工程项目风险量化方法与评估方法研究 收集项目有关数据资料 项目风险识别 (1)收集项目有关数据资料。

风险是不会孤立地存在,它会伴随着许多信息,这些相关的信息可能是与项目有直接联系或是间接联系,还有可能从类似项目资料中获取,这就需要管理者注意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项目资料的收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项目环境资料。项目建设实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料,如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环境资料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资料;

② 项目建设文件。项目建设各阶段的文件包含着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这是风险识别最重要的基础资料,如建设合同、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项目管理规划及大纲、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等;

③ 类似项目有关的资料。项目过去发生的资料,以及类似项目的资料是必须收

23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集的,尤其是对项目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这些资料、经验对项目的风险识别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效地。

(2)项目风险的分类。

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遗漏隐含的风险,为下一步的风险因素分析提供良好的作业基础。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项目,它们自身的特征千差万别,这就造成各个项目体现出的风险类型不尽相同,表现出风险的多样性。一般情况下,项目风险的分类形式有:项目内外部环境风险、项目建设管理风险、项目主要控制目标风险、项目合同管理风险、项目技术系统风险等。针对不同项目应该选用不同的风险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3)识别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

在项目数据资料收集和项目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分析可能引发其产生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这样一个系统的风险识别过程,最大限度的考虑了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范围,保证了风险识别的质量。

首先,按风险的类型,辨识、推测项目中哪些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就可能产生风险。对分析出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客观性评价,判断这种不确定性因素是否可以推测出客观事实结果,如果可以推断出客观结果那就是确定性因素可以排除,并不构成风险。在推断的过程不能凭借主观臆断,要根据客观依据来判断。

最后,估计辨识出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否发生并且产生损失,确定出项目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在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中,可能出现相同的结果,这就要对最后的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类。这样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清楚地认识风险的性质,减小在风险识别过程中的误判和遗漏,有利于理清思路,发现对项目有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

(4)编制具体的项目风险清单。

在风险分类、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识别的基础上,将项目所面临的风险重新进行汇总整理、分类排列,并详细列出引发各类风险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以清单的形式清晰地列出,这样就可以使每个人都预感到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发现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有意识地将项目风险看成一个系统,从项目各个方面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3.1.2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情况,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考虑到可操作

2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和成本的原因,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流程图法。

项目风险识别常用的一种方法,用图解方式记录了项目的全部工作流程,项目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业务关系也可以明确表示出来,再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识别项目存在的风险。这样就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明确存在风险的具体环节,检查风险的起因和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流程图法不仅可以识别技术风险也可以识别非技术风险。

(2)检查表法。

根据已建类似项目发生过的风险,对项目的经验、教训总结归纳,分类整理成检查表,然后将当前项目的建设环境、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建设程序等于检查表作比较,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检查表中所列都是前者的项目风险管理宝贵经验,对项目管理者具有启发、开阔思路的作用。

(3)SWTO分析法。

在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优劣判断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得出优势、劣势、威胁及机会四种因素,利用矩阵形式排列,把各种因素进行匹配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4)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包括十余种方法,其中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是最常用的。 ① 头脑风暴法。一般采用专家小组会议的形式进行,参与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只要五六人,多则十几人,创造一个无批评的自由的会议环境。大家就一个问题发表意见,参会者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互相启迪,最后得出创造性意见。头脑风暴法适用于探讨的问题比较单纯,目标比较明确、单一的情况。如果问题牵扯面太广,就要先分解,在利用此法进行分步讨论。

② 德尔菲法。此方法是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在对每一轮的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并作为参考资料匿名地反馈给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直到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最终使结论的可靠性最大。

(5)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分析风险及其产生影响程度的方法。一个情景就是对事件未来状态的描述,可以采用数字、图表的形式描述项目受到风险影响后的变化及结果,供人们进行分析研究。当各目标相互冲突时,情景分析法就显得特别适用,它可以扩展管理者的视野,提供需要监视的风险范围,提醒管理者注意采用措施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

2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故障树分析法。

该方法是从可靠性工程中引用过来的,能够对风险分层次地进行识别,不仅能识别出可能发生的风险,还能计算出风险概率。故障树法经常用于项目直接资料、经验相对较少的风险识别,它可以比较全面的分析项目中的风险,但由于方法操作繁杂,相对于大项目时,容易产生漏项和错误。

(7)初始清单法。

通过对项目的理解和认识,系统、全面的识别出项目中的风险,并以清单的方式列出,形成项目风险初始清单。然后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风险初始清单进一步的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进而确定具体项目的风险清单。

3.2 EPC模式的特点与风险特征

3.2.1 EPC模式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各国企业都在通过结构调整、跨国经营和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更加广泛和激烈。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型和超大型项目纷纷出现,传统的设计和施工分离的方式正在快速向总承包方式转变,业主对承包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在承包模式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EPC(设计-采购-施工)、EP(设计-采购)、BOT(建造-经营-移交)及 PPP(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等方式被广泛采用。2003 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工程合同采用 EPC 模式,根据美国设计建造学会(DBIA)的预测,到2015年,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市场上被采用的份额将达到55%,超过传统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也逐渐开始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采用EPC模式。

E(Engineering)P(Procument)C(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是由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直至交付使用进行全过程的总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费用全面负责的一种项目建设的组织模式。1999 年 FIDIC 出版了标准的《设计采购施工 EPC 交钥匙合同条件》,它分别从合同文件管理、工期管理、费用和支付、质量管理、环保、索赔及争端解决等方面对 EPC 工程合同做出了全面规定,从合同条件上看,EPC 工程总承包改变了传统的“业主—工程师—承包商”三方模式,工程师以业主代表身份出现不仅使“业主和承包商”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