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毕业设计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d08c7e1eb91a37f1115ca0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e—— 计算处的风壅水面高度,m; D—— 风区长度,m;

K—— 综合摩阻系数,取3.6×10-6;

β—— 计算风向与坝轴线的夹角,( °);取0°。 W—— 风速,m/s;取18m/s。

由于水库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93—97 P20),水工建筑物抗震计算的上游水位可采用正常最高蓄水位,地震区的地震涌浪高度,可根据设计烈度和坝前水深,一般涌浪高度为0.5m~1.5m,该水库地震涌浪高度取用1.0m;设计烈度为8、9度时安全超高应计入坝和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附加沉陷,故不考虑地震作用的附加沉陷计算。 3.2.5 最终坝顶高程确定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第5.3.3条规定:

坝顶高程等于水库静水位与坝顶超高之和,应按以下运用条件计算,取其最大值: 正常蓄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1994.7+1.29698486=1995.9970m; 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1996.34+1.29697779=1997.6370m; 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1998.34+0.78105855=1999.1211m; 正常蓄水位加非常运用时的坝顶超高再加上地震涌浪高度:1994.7+0.78108009+1.0=1996.4811m。

经计算可以看出该大坝坝顶高程由校核情况控制为1999.1211m,取1999.2m。 结果见下表:

表3-4 各种工况下的坝顶高程

计算情况计算项目 数据 正常蓄水位 上游静水位(m) 河底高程(m) 坝前水深(m) 吹程 (km) 风向与坝轴线夹角 (?) 风浪引起坝前雍高 (m) 0.00204268 0.00198979 61.7 63.34 2.12 0 0.00090786 0.00085728 1994.7 设计洪水位 1996.34 1935 61.7 65.34 正常蓄水位 1994.7 校核洪水位 1998.34 正常运用情况 非常运用情况

5 2

第三章 大坝设计

风速V(m/s) 波高hm (m) 护坡粗糙系数 上游坝面坡脚 平均波浪沿坝面爬高Rm(m) 安全超高(m) 地震安全加高(m) 坝顶高程(m) 1995.9970 0.59494219 0.38516839 18 0.38519805 0.24612531 0.75 arcot1/2.5 0.59498801 0.7 0 1997.6370 1 1996.4811 0.38017223 12 0.24614410 0.38020127 0.4 0 1999.1211

3.3 坝顶构造

3.3.1 坝顶宽度计算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第5.4.1条规定:

土石坝坝顶宽度应根据构造、施工、运行和抗震等因素确定。如无特殊要求,高坝的顶部宽度可选用10~15m,中、低坝可选用5~10m。 坝顶的最小宽度也可按经验公式

R=H (3-7) 式中:

H——为坝高,m,H=66.2m; R——为所求坝顶宽度。 本次设计取其宽为8.5m。 3.3.2 坝顶的铺设

坝顶为了防止雨水冲蚀,采用单层砌石路面,无交通要求。

坝顶上游侧设1.2m的防浪墙,为保证其坚固而不透水,采用浆砌石筑成,墙底和坝体中的防渗体紧密连接,结构尺寸根据强度稳定计算确定,并设置伸缩缝,做好止水;下游设1.2m高的栏杆。为了排除雨水,形成2%的坡度将坝顶雨水排向下游坝面排水沟。

工程运行要求坝顶设照明设施时,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6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3.4 坝坡及相关设计

3.4.1 坝坡坡度及马道的设计

土石坝坝坡的选择取决于坝型、坝高、坝的等级、坝体及坝基材料材料的性质、承受的荷载、施工和运行等主要因素。一般可参考已建坝的实践经验或用近似的计算方法初步拟定坝坡,然后进行稳定等计算确定合理的坝坡。在满足稳定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坝坡陡些,以减小坝体工程量。碾压式土石坝坝坡坡度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1. 上游坝坡长期浸水处于饱和状态,库水位还可能骤降,为了保持坝坡稳定,上、下游坝壳用同种材料填筑时,上游坝坡要比下游缓,粘性土的均质坝或粘性土坝壳的坝坡要比非粘性土坝壳的坝坡为缓。

2. 土质斜墙坝上游坝坡的稳定受斜墙土料特性的控制,所以斜墙坝的上游坝坡比心墙坝的上游坝坡缓。在下游填筑材料性质相同的条件下,斜墙坝的下游坝坡一般比心墙坝的下游坝坡陡。

3. 粘性土料的稳定坝坡应为上部坡陡,下部坡缓,所以用粘性土料做成的坝坡,常沿高度分成数段,每段10—30m,从上而下逐渐放缓,相邻坡率差值取0.25或0.5。

4. 由粉土、砂、轻壤土修建的均质坝,透水性较大,为了保持渗流稳定,一般要求适当放缓下游坡度。

根据规范规定与实际结合,上游坝坡取取2.5,不变坡,下游坝坡自上而下均取为2.2期间变道一次。在坝坡改变处,尤其在下游坡,通常设置1.5~2.0m宽的马道(戗道)以使汇集坝面的雨水,防止冲刷坝坡,并同时兼作交通、观测、检修之用,综合上述等方面因素其宽度取为1.5m。 3.4.2 坝面排水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第5.9坝面排水规定

除了干砌石或堆石护坡外,均必须设坝面排水。应包括坝顶、坝坡、坝头、及坝下游等部位的集水、截水和排水措施。 1. 布置

在下游坝坡设纵横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与坝轴线平行)设在各级马道内侧,沿坝轴线每隔200m设置1条横向排水沟(顺坡布置,垂直于坝轴线),横向排水沟自坝顶直至棱体排水处的排水沟,再排至坝址排水沟。纵横排水沟互相连通,横向排水沟之间的纵向排水沟应从中间向两侧倾斜,坡度取0.2%,以便将雨水排向横向排水沟。坝体与岸坡连接处应设计排水沟,以排除岸坡上游下来的雨水。

7 2

第三章 大坝设计

2. 排水沟尺寸及材料

(1)尺寸拟定:由于缺乏暴雨资料,所以无法用计算的方法确定断面尺寸,根据以往已建工程的经验,排水沟宽度及深度一般采用20—40cm,本设计初拟宽深各30cm。 (2)材料:排水沟通常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综合考虑选用浆砌石块石。 3.4.3 护坡设计 1. 上游护坡

采用目前最常用的干砌石护坡。护坡范围从坝顶一直到坝脚,厚度为30cm。 2. 下游护坡

下游设厚度为30cm的干砌石护坡。

3.5 大坝其他构造

3.5.1 防渗体选择 1. 坝体的防渗

坝体防渗的结构和尺寸必须满足减小渗透流量、降低浸润线、控制渗透坡降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构造、施工、防裂、稳定等方面的要求。该水库大坝上游有个C3土料场,距大坝约3公里,料场沿沟底分布,长约1000m,宽约600m,储量约88.2万立方米。该料场土料的压缩系数为0.266Mpa,属中等压缩土,黏粒含量高,达48.1%,可塑性好,塑性指数为14.37,属品质较好的心墙土料。故该坝体采用粘土心墙,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5.1.4条规定:土质坝防渗体分区坝宜分为防渗体,反滤层、过渡层、坝壳、排水体和护坡等区。防渗体在上游面时,坝体渗透宜从上游至下游逐步增大,防渗体在中间时,坝体渗透性宜向上、下游逐步增大。本工程根据就地取材和挖填平衡的原则,确定坝体分区如下:中部为粘土心墙,顶宽为3米,坡度为0.15,两侧各设3米等厚的过渡层,再往外为坝体堆石区,护坡,下游坝脚设置排水棱体。 2. 坝基防渗

坝基(包括坝头,下同)处理应满足渗流控制(包括渗透稳定和控制渗流量)、静力和动力稳定、允许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等方面的要求,保证坝的安全运行。处理的标准与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在设计中确定。竣工后的坝顶沉降量不宜大于坝高的1%。对于特殊土的坝基,允许总沉降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第6.1.1条规定。

根据规范(SL274—2001)第6.2.2条 :砂砾石坝基的渗流控制可选择以下形式: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