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抗原》《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三章 抗原》《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68c30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5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教案首页

课程 周次 课时 抗原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2 2 课次 课型 3 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 教师姓名 班次 执行 日期 日期 赵萌 1—5班 9.22~9.26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掌握抗原的概念 2.掌握抗原的特性 3.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4.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5.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技能目标:1.复述抗原的概念 2.复述抗原的特性 3.解释什么是交叉反应 4.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5.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1.抗原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教学难点: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课 外 思 考 课 后 记

1.抗原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2.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是什么? 3.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4.什么叫抗体? 5.什么叫免疫球蛋白? 6.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通过案例突破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时间分配合理,采取了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精神状态良好,部分同学能够进行积极互动。但个别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多次提醒。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第三章 抗原 案例引导 请同学们看以下几个例子:A型人的红细胞分别对于A型人和B型人来说有无抗原性?牛奶经口摄入和经静脉注射进入分别有无抗原性?葡萄糖注射液对于人体来说有无抗原性?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免疫是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清楚抗原性异物,从而保证机体生理功能平衡和稳定的一种功能。那么哪些才是“自己”,哪些才是“非己”物质呢?抗原性异物与正常自身物质又有何不同?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一、抗原的概念: 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受体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二、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也写作免疫反应性。 三、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两个基本性质将抗原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1、完全抗原:同时具备2个性质。天然的蛋白质都是完全抗原。 2、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即只能与抗体结合,却不能单独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称为半抗原。也写作不完全抗原。一般分子量较小,如化学药物。 (二)根据产生的效应不同,将抗原分三类: 1、免疫原(immunogen):引起正常的免疫应答,即通常意义的抗时间(分) 2 2 2 10 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 案例引导 引入 分别讲授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评价 观察学生学习情绪着装是否规范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启发 原。 2、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 3、耐受原(tolerogen):引起免疫耐受,即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某些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一方面取决物质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对该种物质的应答性。抗原的免疫原性主要决定于以下条件: 一、抗原因素 (一)异物性 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异种物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血清蛋白和组织细胞等均为良好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通常种属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如鸭血清蛋白对鸡是若抗原,而对家兔则是强抗原。 2.同种异体物质:同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不同,其相同的组织或细胞表面的化学结构也有差异。如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等。 3.自身物质:因外伤、感染、电离辐射或药物等作用,自身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或与免疫系统隔绝的自身物质(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可被免疫系统视为“非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二)理化特性 1.大分子物质: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为大分子物质,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结构与化学组成:大分子上活性基团的位置与间距若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具有易接近性,则免疫原性增强。反之,则免疫原性减弱。 二、机体因素 决定某一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除与上述抗原因素有关 10 讲授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影响。 三、免疫途径 抗原物质可因进入机体的方式和途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免 疫效果。 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一、抗原的特异性 10 (一)抗原特异性及其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1.特异性概念:特异性是指物质间相互结合的对应性。 2.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 物质基础。 二、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免疫学中将存在于两种不同抗原分子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 原决定簇称为共有决定簇或共有抗原。抗原或抗体除与相应的抗 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外,还能与含某种(些)相同抗体 的异种血清或含某种(些)相同抗原决定簇的异种抗原结合的反 应称为交叉反应。 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9 一、异种抗原:来自异种动物、微生物、植物等抗原称为异种抗 原,主要包括: (一)病原生物 (二)病原生物的代谢产物 (三)动物免疫血清 (四)其他与医学有关的异种抗原 二、同种异性抗原: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由于基因型不同, 其组织、细胞存在着的不同抗原。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 (二)人类白细胞抗原 三、异噬性抗原 外,还受机体的遗传、年龄、生理状态、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 提问:为什么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和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同? 分别讲授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提问:生活中常见的抗原有哪些? 举例讲授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教师评价矫正 教师评价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