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ca7711c10a6f524ccbf8554

答: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二者的区别是:

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 的能力,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一般能力和认识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一般认为:数学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一个人可以具有多种特殊能力,但其中有一二种特殊能力占优势。研究表明:同一种特殊能力,包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各种成分对活动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和想象能力、音乐情感能力和音乐动作能力。这些能力使人们成功地完成音乐活动,但一些人可能音乐情感能力占优势,另一些人可能音乐记忆能力占优势等等,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就构成各种独特的音乐才能。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密切地联系着。一般能力是各种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般能力的发展,就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各种活动中,特殊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既需要具有一般能力,又需要具有与某种活动有关的特殊能力。在活动中,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共同起作用。

⒊简述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 答:超常儿童指儿童的智力发展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的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突

出发展的才能,能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的儿童。我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从1978年开始对超常儿童进行调查和追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超常儿童有下列共同特点:浓厚的认知兴趣,旺盛的求知欲;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敏锐的感知觉、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进取心强,自信、勤奋,有坚持性。

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具有不同与常态儿童的个性特点。超常儿童在主动性、坚 持性、自制力、自尊心、自信心和个性的某些情绪特征的发展水平方面高于常态 儿童。

⒋简述低常儿童的心理特点。

答:低常儿童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我

国把低常儿童分为4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和四级智力残疾(轻度)。低常儿童是整个心理活动水平低下的结果。低常儿童心理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①注意力。重度智力低常儿童完全缺乏注意力,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置若罔闻; 轻度智力低常儿童可以有被动注意,对有兴趣的事物也能有主动注意,但注意 力不稳定,注意广度狭窄。

②知觉。低常儿童知觉范围狭窄,速度缓慢,内容笼统而不够分化。 ③记忆。低常儿童对词和直观的材料识记都很差,再现中会发生大量的歪曲和错 误,缺乏逻辑和意义的联系。记忆的保持也很差,视觉表象贫乏、缺乏分化和

不稳定。

④言语。低常儿童的言语出现迟而且发展缓慢,意义含糊,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

29

⑤思维。低常儿童的思维带有具体性,概括水平低,在归纳、推理和概念化上都有困难,限制其对抽象材料的学习。

⑥个性。低常儿童在个性上表现出沮丧、缺乏自信、对人有敌意、情绪紧张、压抑,常常以失败的心情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思想方法绝对化,等等。 ⒌简述在全人口中智力分布的情况。 答:人与人之间在能力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全人口的智力差异从低到高

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但在全人口中,智力分布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

大。属于中等智力的人占全人口中的最多数,约占60%;聪明和愚笨的人各占18%~19%;天才和白痴,各占1%~2%。智力分布基本上呈常态分布,智力分布曲线的两侧并不完全对称,智力低的一端较大。因为人类智力除正常变异规律分布外,还有许多疾病可以损害大脑,导致智力低下。但是,智商是可以变化的,采取适当措施,经过若干时间以后,智力高的一端范围将会逐渐扩大。 对大量未经筛选的人进行智力测验的结果,其智商分布如下表。

智力的分布 智 商 130以上 110-129 90-109 70-89 70以下 名 称 智力超群 智力偏高 智力中常 智力偏低 智力低常 占全人口总数的% 1 19 60 19 1

⒍简述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的原因。

答:思维能力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智力中的其他因素如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为思维能力提供加工的信息原料和活动的动力资源,若没有思维能力这一加工机器的工作,信息原料和动力资源都将是一堆废物,也就是说必须有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参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

⒎如何理解“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成分”这一心理学观点? 答:性格是体现一个人为人处世方面个人特点的心理特征,它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的核心意义一方面表现为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同性格特点的社会价值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性格对能力、气质的影响。性格决定了气质、能力的发展方向,影响到气质和能力的表现。由此可见,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成分。 (注:此答案也可用以回答“为什么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一问题) ⒏简述性格和气质的区别和联系。

答: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都是人脑的 活动。在西方,许多心理学家把性格和气质都包括在人格中。在苏联,部分心理学 家把气质包括在性格之中。

一般认为,气质和性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 变化比较难,比较慢;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30

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状态,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例如:具有勤劳性格特征的人,多血质的人表现为情绪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表现为操作精细,踏实肯干等等。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状态。例如,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这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科学实验人员应该具有冷静沉着的性格特征,这种要求在职业训练中有可能掩盖或改造他原来具有的容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胆汁质的气质特征。 三、论述题及其答案要点 ⒈论述影晌能力发展的因素。

答: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有极大的片面性,不能正确 解释能力发展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两者共同影响着人的能力发

展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无法分离的,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 ⑴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父母把自己的性状结构和机能特点传给子女的生物现象。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心理学家一般认可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但对在能力发展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的看法就不尽相同了。一般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遗传因素差异不大,其能力发展之所以有差异,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所造成的。 ⑵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生产方式是影 响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能力发展起着重 要作用。生产力影响经济生活、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人的智力发

展。在生产关系方面,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剥夺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使能力发展受阻碍。新社会,广大儿童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营养是影响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幼年的营养直接关系到能力的发展。营养不良会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能力的发展。

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发展的决定作用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对人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它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就发展了能力。近几十年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早期教育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命的早期是智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给以良好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⑶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能力是在主体的积极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因素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与他所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的。 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推动着人们从事并坚持某种活动,从而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⒉根据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答: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

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知识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①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又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贮备条件;能力的大小,会影响知识掌握的深浅。

31

②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则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较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更快一些。

③发展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与技能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社会中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具有比较高的知识,但在生活实践中不能把知识灵活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发展知识的同时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发展能力。

⒊试述构成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答:根据现有的研究,可以得出气质或气质类型的几种主要特征有:

⑴感受性。指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它是神经过程强度的一种表现。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测量。 ⑵耐受性。指反映人对客观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

⑶反应的敏捷性。它包括两类特性: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注意转移的灵活程度、识记的速度、思维的敏捷程度等等;不随意的反应性和神经过程灵活 性的表现。

⑷可塑性。指人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与之相 反的品质是刻板性。它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⑸情绪兴奋性。指以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它主要是神经 过程强度和灵活性的表现。

⑹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还是表现于内的特性。表 现于外的叫外向性,表现于内的叫内向性。前者是兴奋过程强的表现,后者是抑 制过程强的表现。 ⒋阐述气质的生理基础。

答:人类气质的生理基础十分复杂。气质不仅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而且与皮层下

活动有关;气质不仅与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而且与内分泌腺的活动有关。整个人的身体组织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气质。因此,不能把气质的生理基础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等同起来,更不能以生理的某种亚系统(体液、体型等)作为气质的生理基础。但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较为直接和密切,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主要的生理基础。

⑴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平衡性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个体的大脑皮层细胞经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它被认为是神经类型的最重要标志。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个体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强度是否相当。有的人这两种神经过程之间的强度是平衡的,而有的是不平衡的,在不平衡中又有哪一种神经过程占优势的问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个体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化的速度。人与人之间在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灵活性上也存在个别差异,有的灵活,有的不灵活。

⑵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就形成高级

神经活动类型。主要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强而不平衡的类型(兴奋性);强而

平衡、灵活的类型(活泼型);强而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安静型);弱型(抑制型)。 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巴甫洛夫曾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看作一个东 西。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拨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黠液质,抑制型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