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数与代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数与代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c7052a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38

1、第一学段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二学段

(1)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四、图形与位置

知识体系:

(三下)用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方向—→简单路线图—→(四下)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六上)用

数对定位置

教学目标:

1、第一学段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2、第二学段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一、数据统计初步

知识体系:

(一上)条形统计图雏形—→(一下)以一当一统计图—→(二上)以一当二统计图—→(二下)复式统计表

—→以一当五统计图—→(三下)简单数据分析—→平均数—→(四上)复式条形统计图—→(四下)单式折线统计图—→(五下)众数—→复式折线统计图—→(六上)扇形统计图—→(六下)扇形统计图分析—→折线统计图分析

教学目标:

1、第一学段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第二学段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 (2)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3)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5)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

(7)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8)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不确定现象

知识体系:

(三上)可能与一定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三、可能性

知识体系:

(三上)可能性大小—→(五上)公平性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

(3)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第一学段(实践活动)

1.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第二学段(综合应用)

1.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