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与思考题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与思考题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c18898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e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与思考题

第七章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

一、基本概念: 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 工序 工步 走刀 工位 生产纲领 生产类型 基准 经济精度 加工余量 工序余量 二、问题

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2、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哪些作用?

3、什么是工序、工步、走刀、工位?他们有何关系? 4、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5、何谓基准?基准分为几种?各种基准之间有何关系?

6、何谓加工经济精度?选择加工方法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7、什么叫做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反复加工、自为基准?解释其意义。 8、工序余量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

9、生产类型不同的生产其工艺特点有何不同?

10、何谓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11、生产成本和工艺成本有何区别?

12、比较不同工艺方案经济性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三、习题:

1、如图所示零件,其主要加工工艺过程如下:(1)精车外圆至φ25.30(2)铣键槽;(3)渗碳淬火HRC56~62;?0.084;(4) 磨外圆至φ250?0.014。

加工完毕要求保证键槽深度40?0.14。设精车外圆与磨外圆同轴度误差为零。试求:铣键槽时用深度尺以上母线为测量基准的测量尺寸A。

2、 如右图所示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好外圆、内圆及各面,现在须铣出右端槽,并保证尺寸26±0.2,求试切调刀的度量尺寸A。 3、某零件的有关尺寸如图7-3所示,b、c、d为工艺过程的最后三个工序,工序c钻孔时工序基准的选择可以有图c所示三种方案, 试分别求尺寸H1±Δ1、 H2±Δ2和H3±Δ3。 1

4.一带键槽的孔,设计尺寸如图7-4a所示。该零件有淬火要求,因此有以下工序安排:(1)镗内孔(图b);(2)插键槽(图c);(3)渗碳淬火HRC56~62;(4) 磨内圆(图c)。计算插键槽L应是多少?

第四章 工件的定位与夹具设计 一、基本概念: 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与过定位

基准不重合误差 基准位移误差

二、问题: 1、机床夹具由哪几部分组成;

2、工件在机床上有几种安装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应用; 3、什么条件下采用夹具安装工件? 4、怎样分析工件应限制哪几个自由度? 5、如何根据已有的定位方法分析工件被限制了哪几个自由度? 6、定位误差由几部分组成? 7、常见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计算; 三、习题:1、根据加工要求分析工件应限制哪几个自由度。 2 2、如图所示的定位方法中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几个自由度? 3、铣削槽口,计算两个方向的定位误差。(图1-82) 4、镗活塞销孔,定位如图,计算镗孔轴线相对于止口轴线的对称度误差。(图1-84) 5、在阶梯轴上钻孔,尺寸有两种注法,定位如图;各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是多少?

(图1-89)

6、镗水平孔,定位如图,定位误差是多少?提出改进措施。(图1-81) 1、 加工注有加工符号的表面,定位如图,尺寸h的定位误差是多少?(图1-95) 2、 加工注有加工符号的表面,定位如图,尺寸A的定位误差是多少?(图1-96) 3、 加工注有加工符号的表面(钻孔),定位如图,内外圆同轴度的定位误差是多少? (图1-112)

3

4、如右图所示零件内、外圆均已加工合格(d=Φ?0.025800mm),现在插床上用调整法加工键?0.1mm, D=350?0.2槽,要求保证尺寸h=38.50,定位方法如图,试求尺 寸h的定位误差;并分析能否满足加工要求(要求定位误差不大于工件尺寸公差的1/3)。(忽略内外圆同轴度误差)。 第六章 机械加工精度 一、基本概念: 加工误差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工艺系统 原理误差

误差复映系数 工艺能力系数 工艺系统刚度 调整误差

二、问题: 1、加工精度与加工成本是什么关系?

2、假设机床、夹具、刀具都绝对精确,工件的加工误差应该为零吗?

3、工艺系统刚度与单个物体刚性相比有何特性? 4、哪些因素影响工艺系统刚度?

5、工艺系统刚度怎样对工件加工精度产生影响?

6、 卧式车床的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和在铅垂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

工件加工精度有何影响?影响程度有何不同?

7、工艺系统受热变形造成的加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

8、工艺方案或工艺系统的工艺能力系数越大越好吗?

9、由误差复映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的性质一定与加工前的误差性质相同? 10、通过测量可画出工件的尺寸分布曲线,该曲线上可以反映哪些问题? 11、尺寸分布曲线分析方法的特点有哪些?

12、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及正态分布的计算、应用。

三、习题

1、在车床上用两顶尖定位加工细长轴时,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形状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可分别采用哪些措施减小或消除? 2、已知某工艺系统的误差复应系数为0.25,工件在本工序前有圆度误差0.45mm,若本工序的形状精度规定其圆度误差为0.01mm,问至少走几次刀才能使形状精度合格?

3、在卧式铣床上铣削键槽,加工如图所示。加工完毕测量

4

发现工件键槽两端深度大于中间,且都比调整的深度尺寸 值小,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4、在车床上加工丝杠,工件总长2650mm,螺纹部分长2000mm,工件和母丝杠的材料都是45钢,加工前室温为20○C,加工后工件温升至45○C,丝杠温升至30○C。试求工件全长上由于热变形引起的螺距累积误差。

5、车削一批设计尺寸为?400?0.18mm的小轴,若加工后 零件尺寸服从正态分布,其标准差σ=0.025,曲线的顶峰位置偏于公差带中值的左侧0.05mm,试求工件的合格率和废品率。工艺系统经过怎样的调整可使废品率降低?废品率最低是多少?

(近似取±3σ为尺寸分布的全部范围)。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X?X)/? F 0.3418 0.3643 0.3849 0.4032 0.4192 0.4332 0.4452 0.4554 0.4641

第五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一、基本概念: 表面质量的内容 冷作硬化 残余应力 表面粗糙度 二、问题:

1、表面粗糙度是否能全面的反映表面质量? 2、表面几何质量是怎样产生的? 3、冷作硬化和残余应力是怎样产生的?

4、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哪些? 5、影响冷作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6、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7、哪些原因会造成回火烧伤、退火烧伤和淬火烧伤?

8、切削用量各要素如何影响冷作硬化? 9、刀具几何参数如何影响冷作硬化?

第八章 装配工艺规程

一、问题:1、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机器的总装? 2、装配精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装配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区别?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4、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5、何谓装配单元?为什么要把机器划分为许多独立的装配单元? 二、习题:

减速器中某轴上零件的尺寸为A1=40mm,A2=36 mm, A3=4 mm,要求装配后齿轮轴向间隙A0=0.10~0.25,结构如图所示。

试用极值法和概率法分别确定A1、A2、A3的公差和极限偏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