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整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整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10831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4

.

三组:采集和计算空气中的埃尘粒子:雨前、雨后 四组:社会调查“居民吸烟情况调查”

实践活动成果在课堂上交流、共享。活动中小组成员注意明确分工,团结协作,活动中可随时与教师联系,以便老师指导。活动后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活动计划,地点,活动方式。

教学程序

一、课题导入,提出问题

1.小游戏:深吸气后憋气30秒,体会呼吸的重要性。

2.教师发问学生讨论回答:你知道人每天呼吸多少次吗?(每分钟呼吸16次,那么每天就要呼吸23 040次)如果每次呼吸500毫升,那么一天呼吸多少气体呢?(11 520 000毫升即11 520升)

3.教师进一步诠释并提出问题:人一天呼吸一万多升气体(可用标有刻度的容器展示“一万升”的概念),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空气质量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那么,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哪些?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健康又有怎样的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一话题。(课件出示课题)

二、情景再现,展示资料,分析问题 1.录像演示:室内空气污染示例 (1)学生观看录像:乔迁之喜后的忧虑

(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坤及家人会患病呢? (3)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新装修的房子不应急于居住;装饰材料不合格;资料展示:房屋装修,装修或装饰材料内往往含有有害气体。例如,人造地板、各种油漆、涂料、粘合剂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还有大理石等建材中,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所以房屋装修后要过一段时间后再搬进去住为好……)

鼓励学生将收集的信息交流共享,给表现好的同学所在的小组派送红苹果。 2.资料分析

(1)课件展示:观看图片资料,分析并总结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空气质量? 学生讨论,小组选出代表回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燃料的燃烧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埃尘等。)

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人类生活影响空气质量的例子吗? (焚烧作物秸秆;燃放烟花爆竹;使用含氟制冷剂的制冷设备……)

(2)联系实际:那么我们东营的空气质量如何呢?可联系近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中对空气质量状况的介绍分析。结合资料,“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见附表一)关注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如果生活或工作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如矿山,沙漠,人口密集的地方,工业区等),空气中的一些悬浮微粒就会进入呼吸道,从而特别容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引发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的共鸣。

此时,教师可进一步发问:你知道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哪些吗?

精品

.

(主要有:二氧化硫、悬浮微粒、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光化学性高氧化物、铅等)可由多个同学补充。

扩大影响:空气污染对地球造成了哪些改变呢?学生讨论发言。

(主要有:气温升高;灾害性气候增多;生态系统环境被破坏;建筑物、景观及古迹遭到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酸雨等。)(教师可提供相应图片资料展示)

面对同学们的积极热情的发言,教师应适时的鼓励并派送红苹果。

也就是说,空气中的大量有害气体,埃尘颗粒会危害我们的环境。那么埃尘粒子的存在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请各探究小组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课外实践活动的劳动成果吧!(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投影辅助)

三、探究试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探究活动一:

一组:我们小组探究的是高楼层和低楼层的空气中的埃尘粒子一样多吗? 我们假设楼层越低空气中埃尘粒子越多。(课件展示)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计算,我们得出数据:一楼埃尘粒子平均值369,四楼埃尘粒子平均值478,结论: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2.探究活动二:

二组:我们小组探究的是教室内、外空气中的埃尘粒子一样多吗? 我们假设教室外空气中埃尘粒子较多。(课件展示)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计算,我们得出数据:教室内埃尘粒子平均值171,教室外埃尘粒子平均值245,结论: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3.探究活动三:

三组:我们小组探究的是下雨前和雨后的空气中的埃尘粒子一样多吗? 我们假设雨前空气中埃尘粒子多。(课件展示)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计算,我们得出数据:雨前埃尘粒子平均值76,雨后埃尘粒子平均值42,结论: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通过身边空气质量的调查活动,同学们对空气污染的认识更进了一层。此时可以质疑:大家想一想,空气污染最终是由谁造成的啊?——人类自己。引发学生深思!要改变现状,有什么好的措施吗?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搬迁工厂;大面积植树造林;冬季集中供暖;骑电瓶车上下班;不吸烟……)

4.探究活动四:

我们说空气质量不好,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其实也就是人类的活动影响人类的健康。比如身边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吸烟。

四组展示调查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人类的不良生活习惯对人类的健康亦有危害。 资料分析:课本39页。自学并分析讨论,从资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材料告诉我,吸烟人数在逐年增多,而且还有很多青少年也介入了吸烟行列;香烟中的有害物质是尼古丁,它太可恶了;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吸烟引起的,特别是呼吸系统的疾病;吸烟不仅害己,也危害他人的健康,对被动吸烟者危害更大……)学生各抒己见。

精品

.

教师展示吸烟者的肺和健康人的肺的对比图片。并总结发言,吸烟的危害太大了,中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阶段,我们应该远离烟草,从我做起,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呼吁社会开展戒烟、限烟的教育活动,争取“无烟世界”的早日到来。

通过实践活动,相信大家都收获甚多,下面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鼓励一下自己吧。(鼓掌欢呼,教师根据各小组表现派送红苹果)

四、拓展运用,体味成功

1.录像:煤气中毒事件。请解释煤气中毒机理,并列举可用的预防及急救措施。 2.某地卫生防疫部门在抽检学校教室的空气质量时发现,很多教室空气污浊,细菌数超标。这样的空气会影响学生健康。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教室的空气质量?

3.夏季的空气质量往往好于冬季,农村的空气质量往往好于城市,其中有什么道理? 4.于改善空气质量,你有什么建议?如果你是东营市市长,面对东营的空气质量状况,你将如何做?

五、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你言我言话收获: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环境问题的早日解决,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教学设计说明

1.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究,并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及计算得出答案,同时使旧知识向新知识延伸,引入本课学习。

2.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重新组织加工的过程,是教师再创造的过程。只有教师具有了创造性,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学生。

录像“乔迁之喜后的忧虑”,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资料展示——师问生答——师生交流的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做了四个探究实验,并在课上交流共享,通过活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空气质量,进而关注生活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形成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拓展运用,体味成功”环节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倡导呼吸卫生,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积极防治环境污染,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内化课堂学习内容,使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使教学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形成社会环保的共识,使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爱护人类赖于生存的共同家园——生物圈。

本课最后让学生谈学习的收获,再次突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强化教学目标。瞻望未来,播撒希望。

教学反思

精品

.

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重过程、重体验和重合作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自主意识得到培养。整节课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的状态,处于积极的反应状态,能积极主动的动脑、动手、动口去探究。在自主探究中学生获得多种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内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产生认知体验、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负的社会责任,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学会关心社会和人类发展,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学生认识观念的变化和发展。

附: 表一: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