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9955f6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5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大改造是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里程碑事件,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从其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历史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事物容易理解,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如所有制、公私合营等名词,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要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提

1

供具体的生动的史料,让学生归纳、总结,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等基本史实。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通过分析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增强理解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激发爱国热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

公私合营全聚德

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于长年战乱影响,曾经风光一时的全聚德烤鸭店已经岌岌可危,濒临倒闭。此时人民政府让全聚德看到了希望,政府出资帮助全聚德保留运营特征,全聚德在北京餐饮业首先完成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的全聚德生意日益兴隆,欣欣向荣。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带着问题思考什么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是如何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缩小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3

(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是如何对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除了工商业,农业、手工业又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改造?三大改造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5课《三大改造》。

讲授新课

(一)为何要改造

教师设问:“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参考答案: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讲述: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长期的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状态,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一穷二白的局面。如何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材料一

1950年以前,已经有1亿2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但是土改后 的个体农业重新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为了不使生产萎缩,真正使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防止封建剥削关系死灰复燃,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在当时确实是绝大多数农民的要求。……中国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大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与计划经济格格不入,所以必须按照大农业的方向对这种农业进行改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