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金《家》中的家族文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浅谈巴金《家》中的家族文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7ffda5453610661ed9f4ec

浅谈巴金《家》中的家族文化

——解读巴金《家》中的“家”

朱智慧

摘要: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作为巴金现实主义作品的代表成功的反映了整个封建大家庭的变迁史。《家》反映了家族文化中的封建专制思想。这种思想造成了巴金对旧家庭的感情矛盾源于旧家庭本身所具有的两重性。以及在五四新文化的播撒下的家族封建制度有着不一样的时代特征。在特定的时代里,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促使封建制度下的家族文化慢慢地走向衰亡。

关键词:巴金;《家》;家族文化;时代特征;衰亡

Abstract: the famil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ba jin realism works successfully reflects the whole history of feudal family. \home\reflects the feudal autocracy thought family culture. This ideology, ba jin to the families of the old feelings contradiction is originated from the duality inherent in the old family. And in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spread feudal family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re different. In certain times,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 under the feudal system of family culture going to decline slowly.

Keywords: Ba Jin; \

晃福林在《论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一文中说:“中国古代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氏族不仅长期存在,而且还有所发展。”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家族就是血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更可以进一步看出儒家文化的忠与孝在历史发展中潜入家族文化中,最后变成了一种文化。几千年的变化和发展,使家族获得越来越多的文化,形成了传统的家族文化——一套等级森严的家族文化体系。家族文化反过来又能影响到家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家族是一个文化的集合、是一面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镜子。

巴金的《家》,就是以高公馆这样一个封建家族为对象,猛烈抨击家族文化中的封建专制统治。因为巴金出生在四川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里,从小接受的是封建教育,念的是《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等,他对封建大家庭可谓是了如指掌,《家》明显流露出传统文化对巴金的熏陶。因此高公馆中的家族文化也许存在李家的家族文化的影子。高公馆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浸渍的官僚家庭,是“过

[]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12它具有家族文化价值。因此在当时,虽然封建帝

制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却无法动摇“四世同堂”的诗礼之家的根本。传统的道德规范、审美观念、思维方式依旧在大家族中运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重复着可笑又滑稽的人生故事。但是,时至20世纪初,家族文化中的封建专制思想

1

和五四思想的冲突下,将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特征显露无疑。

一、家族文化中的封建专制思想

巴金根据自己在旧家庭中的真实家庭环境的体验与情感的各种积累,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旧家庭与封建专制家长,好让读者来认识自古以来的中国家族传统。正如巴金自己所说:“那十几年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梦魇!我读着线装书,坐在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人在里面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永远做不必要的牺牲品,最后终于得着灭亡的命运。还不说,我自己所身受到的痛苦,那十几年里面我已经用眼泪埋葬了不少的尸体,那些都是不必要的牺牲者,完全是被陈腐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的一时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象甩掉一个可怕的阴影,我没有一点留恋。”[2]104

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高公馆,实际上就是一个黑暗的专制王国,有的只是黑暗和无情,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冯乐山等就是书中所说的“卫道者”和封建家庭专制制度的统治者。高老太爷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高老太爷是“高家”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有着权威的话语权,不仅掌握着高家的全部政治经济内容,而且也掌握着高公馆几十口人的生死去留。为了对抗新思想,阻止年轻人有与传统思想相反的想法和行动,他总是用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教条教育子孙,宣扬“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控制着全家的经济大权,他就是高公馆的“帝”,掌握着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命运和前途,他的话就是“王法”,在自己统治的高家只有他可以随便为所欲为:“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由于他的专制与残暴,糟蹋了多少青年的幸福:断送了觉新的幸福一生,与表姐梅天各一方,被迫与瑞珏结婚;他的一句话就把鸣凤送给了冯乐山,不论她多次的哀求,最后也只得投湖自尽;他也多次阻挠和斥责觉慧的各种爱国行为,最终觉慧只得离家出走。高公馆所发生的一切惨剧,好像都和高老太爷某种直接间接的关系。然而其实高老太爷只是封建大家庭制度的代表者,罪大恶极的应该是家族文化中的封建专制思想。这些惨剧,在巴金所生活过的封建大家庭中也曾经有发生过,他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巴金也有这样谈起他的祖父:我不曾爱过祖父,我只是害怕他;而且有时我还把他当作专制、压迫的代表,我的确憎恨过他。他把儿子们造成了彼此不相言的仇敌,在家庭里种下了长期争斗的根源。巴金进而也谈到这个家:祖父一死家庭就变得更黑暗了。新的专制压迫的代表起来代替了祖父,继续拿旧礼教把表面是把表面是兄弟,暗中是仇敌的几房人团结在一起,企图在20世纪中保留封建时代的生活方式,[3]59其实只是重复着一样的封建家族专制。

但就是这个阎王般的家长却也希望整个家族是和和美美的。除夕一家子吃饭,他虽然严肃,但却要子孙们多吃酒,多吃菜,说说笑笑,不要拘束,就说明

2

这一点。他知道自己的威严让子孙感觉不自在,吃完年夜饭以后,便回去了,把自由的天地留给了年轻人。他虽是封建大家族“君主”,立誓“拼此残年,极力卫道”,却也是把儿子送到日本留学,也不要两个孙子在家读私塾,而是送到外国语学校去学外语,这显见他也并不是一个十足古板的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也在努力地为家族着想。而在孙子们的叛逆面前,他也感到“失望和孤独”。也许在他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幸福。在死之前,对觉慧表现出的“温和”、“慈祥和亲切”,这些就比较容易地展现出他的慈爱的那一面。

这样,其实可以看出高老太爷也不是一个标明了“专制”标签的人物,而是一个富有艺术生命的典型形象。他的行为也让读者看到了旧家庭本身所具有的的两重性。

巴金在对高老太爷即封建专制家长进行猛烈批判的同时,也显示了对祖父及家人的那份亲情。巴金曾反复强调:我所憎恨的并不是个人,而是制度。在我所有的作品里面我认为有罪的是制度,倘使有人问,是人坏还是制度坏!我的回答自然是制度坏.。[4]443《家》里的高公馆这个大家族的觉慧,虽然和祖父进行了永不妥协的反抗,显示了激进与反叛的性格;但是在祖父临终之前的祖孙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使觉慧感到了对祖父的愧疚,进而体悟到祖父以往对自己的关心,面对即将失去祖父的悲痛,他对自己以前的叛逆行为进行了忏悔,这时候的祖孙的血缘亲情战胜了外界的一切思想意识之争,这是觉慧心底真实情感的自发流露,也是巴金在创作《家》这部小说时真实却复杂的情感。从巴金的经历来看,其实封建大家庭带给小时候的巴金很多欢乐的生活和温馨的亲情。父亲的宽厚仁慈、母亲的爱的教育、兄弟姐妹的友好相处,这些是巴金无法磨灭的美好童年记忆,其实巴金的封建大家庭是幸福温馨的。但到了自己创作小说时,家就成为了罪恶的源泉,这其实与巴金自己真正的封建大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出入,主要是巴金受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对封建大家庭展开猛烈的批判。

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否定的只是封建家族专制思想,而决不是作为社会细胞的家的存在。他憎恶的只是封建家庭造成的兄弟之间的争斗疏远,而不是否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他看不起封建大家庭的啃老族如克定、克安,而对那些无辜的受

[5]343害者充满的全是眷念之情。巴金对旧家庭的感情矛盾源于旧家庭本身所具有

的两重性,一方面,它是统治、保守、没人权的,是作者所憎恶的;另一方面,它又包含着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亲情,尊老爱幼的美德,和难以割舍的情感对象。这种矛盾鲜明地体现在巴金的人生成长历程和创作过程中,幼年的巴金生活在温暖的封建大家庭环境中,是在“爱”的沐浴中成长和长大的。巴金在《我的幼年》中说:是什么东西把我养育大的?我常常拿这个问题问我自己,当我这样问的时候,最先在我的脑子里泛动的就是一个——爱字。

3

二、家族文化中的时代烙印

在作品中“吃年饭”那一节的环境描写里作者介绍到“各种颜色的灯光??把壁上的画屏和神龛上穿清代朝服的高家历代祖先的画像照得非常明亮。”这简短的一笔却生动形象地交代了高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封建家族,它兴旺发达、繁衍至今。从公馆门口的石狮子再到过年时摆设的象牙筷、银制杯匙、玻璃宫灯,以及地上铺的红毡子和太太穿的红裙等等生活用品,都以特有的古老、陈旧的形态和威风凛凛的气派流露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从时间的久远上看它的命

[6]53运和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到了十九

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他们“各房的产业除了田地外,还有省城里的房屋和公司、股票等等。”这样的高家企业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家》中,说出“我控诉”的是觉慧。觉慧是“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是封建家庭的一盏明灯。他没有在家读私塾,而读的是外国语学校,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学校。他的很多思想是“新”的。使死气沉沉的家有了一丝希望、生机。努力地冲破了家庭的捆绑,而且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爱国行动,参加进步刊物的出版如《黎明周报》、《利群周报》;撰写宣传进步思想的文章,关心国家,做到了“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在《家》中多次呐喊:“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并且让这句话成为了他的座右铭,一直激励着他。当然,他爱上了奴婢鸣凤,也可以看出在他的世界里,主与奴是平等的,抛弃了“门当户对”的说法,然而这想法却是传统的家族文化无法接受的。带有时代烙印的青年也无法抗拒传统家族理念,最终导致鸣凤跳湖自尽。叛逆、民主、社会责任成为了觉慧的性格特征。

接受新思想的他的叛逆成为了时代的典型。他,第一个看到了高公馆的专制和各种不合理的因素。他使家族文化带有“五四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带有时代烙印的家族企业

高公馆官僚势力远不如从前,在《家》中的第二十二、二十三章节中可以

明显看出:督军驻扎高公馆,这个北门一带的首富。克明这位留洋回来的大律师,在以前的四十二年中做过大大小小的官,在社会和家里都受到尊敬,如今却要对一个“丘八”马弁低头,任其侵犯财产,丢下已往的傲士形象。

但高公馆也有了当时具有时代特征的民营企业如觉新所在的“西蜀实业公司”。小说对其规模及经营的事业做了描述“觉新服务的西蜀实业公司所经营的事业,除了商场铺面外,还有一个附设的小型发电厂,专门供给商场铺面的租户和附近一两条街的店铺用电。商场很大,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公司事务所就

[7]34是商场铺面经租事务所,设在商场里面,管理经租、收费等等业务”。在成都

维新运动的成果有所谓“娼(官娼)场(劝业场)厂(皮件厂)唱(悦来茶园)察(警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