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练习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优选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练习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优选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235f1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3

B.X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减小

解析:由图像可知该反应在6 min时达化学平衡状态,但反应并未停止,故A错;由图可知平衡时c(X)=0.15 mol·L-1,起始时c(X)=1.0 mol·L-1,故平衡转化率α1.0 mol·L-1-0.15 mol·L-1=×100%=85%,B正确;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0 mol·L-1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平衡转化率减小,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C、D均错。 9、反应CH3OH(l)+NH3(g)

CH3NH2(g)+H2O(g)在某温度时能自发向正反应

方向进行,若该反应的ΔH=+17 kJ·mol-1,|ΔH-TΔS|=17 kJ·mol-1,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 A.ΔH>0,ΔH-TΔS<0 B.ΔH<0,ΔH-TΔS>0 C.ΔH>0,ΔH-TΔS>0 D.ΔH<0,ΔH-TΔS<0

解析:由题意知:CH3OH(l)+NH3(g)

-1

CH3NH2(g)+H2O(g),ΔH=+17 kJ·mol

,所以ΔH>0,又因为该反应在某温度时能自发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说明ΔH

-TΔS<0,即选A。

二、非选择题

1、在25 ℃时,向100 mL含氯化氢14.6 g的盐酸里放入5.6 g纯铁粉(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反应开始至2 min末,收集到1.12 L(标准状况)H2,在此之后,又经过4 min铁粉完全溶解。则:

(1)在前2 min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0.25__mol·L-1·min-1__。 (2)在后4 min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0.25__mol·L-1·min-1__。 (3)前2 min与后4 min相比,__前2__min__的反应速率较快。 解析: (1)Fe + 2HCl=== FeCl2 + H2↑ Δn 0.05 mol 0.1 mol 0.05 mol 0.05 mol

v(FeCl2)=

0.05 mol--

=0.25 mol·L1·min1

0.1 L×2 min

(2) Fe + 2HCl=== FeCl2+H2↑ Δn 0.05 mol 0.1 mol 0.05 mol 0.1 mol

v(HCl)==0.25 mol/(L·min)

0.1 L×4 min

(3)后4 min:v(FeCl2)=0.125 mol·L-1·min-1,后4 min慢。 2、(2019·湖南长沙一中高二开学考)

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催化剂

生如下反应:N2(g)+3H2(g)高温、高压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N2)=13 mol,nt(NH3)=6 mol,则a=__16__。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__8 mol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n(始)∶n(平)=__5∶4__(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4)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a(N2)∶a(H2)=__1∶2__。

解析:(1)反应进行到t时,nt(N2)=13 mol,nt(NH3)=6 mo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2的物质的量为3 mol,故N2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3 mol+3 mol=16 mol,即a=16。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n(总)=NH3的物质的量为32 mol×25%=8 mol。 (3)利用差量法计算

N2(g) + 3H2(g)

2NH3(g) 减少的物质的量

716.8 L

=32 mol,其中

22.4 L·mol-1

起始量/mol 1 3 2 2 转化量/mol 4 12 8 8

故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2 mol+8 mol=40 mol,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40 mol∶32 mol=5∶4。

(4)由(3)知原混合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为40 mol-16 mol=24 mol,所以达到平4 mol12 mol

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a(N2)∶a(H2)=16 mol∶24 mol=1∶2。

3、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 mol A(g),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如下反应: A(g)

B(g)+C(g) ΔH=+85.1 kJ·mol-1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如表: 时间t/h 总压强p100 kPa 0 4.91 1 5.58 2 6.32 4 7.31 8 8.54 16 9.50 20 9.52 25 9.53 30 9.53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升高温度、减小压强__。 p(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__(p-0

1)×100%__,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94.1%__,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A(g)

B(g) + C(g)

起始量/mol 0.10 0 0 平衡量/mol 0.10×(1-94.1%) 0.10×94.1% 0.10×94.1% c?C?·c?B?0.094 12__K==0.005 9=1.5__。

c?A?(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达到平衡时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pp物A的物质的量n(A)∶n总=__0.10×p__mol,n(A)=__0.10×(2-p)__mol。

00②下表为反应物A的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__0.051__。

反应时间t/h c(A)/(mol·L-1) 0 0.10 4 a 8 0.026 16 0.006 5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Δt)的规律,得出结论是__达到平衡前每间隔4_h,c(A)减少约一半__;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 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__0.013__mol·L-1。

解析:(1)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升温、减压均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提高A的转化率。

(2)结合pV=nRT,该反应消耗A的物质的量即是体系增加的物质的量,α(A)=pVp0V

RT-RTn转?A?n变p-p0

×100%=×100%=pV×100%=p×100%;α(A)=n初?A?n初?A?00

RT

9.53-4.91

4.91×100%=94.1%。

n总p

(3)①结合在等温、等容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那么=p,n总=0.10

n起?A?0pp

mol×p;n(A)=0.10 mol-(n总-0.10 mol)=0.10 mol-(0.10×p-0.10)mol=0.10

0

0

pmol×(2-p)。

0

7.31

②结合①,4 h时n(A)=0.10 mol×(2-4.91)=0.051 mol,c(A)=0.051 mol·L-1。由表格数据可知,达到平衡前每4 h,c(A)减小约一半,那么12 h时,c(A)约为0.013 mol·L-1。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A(g)+bB(g)得到如图所示图像(α表示平衡转化率),回答下列问题:

cC(g)化学平衡的影响,

(1)在反应Ⅰ中,若p1>p2,则此正反应为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也是一个气体分子数__减小__(填“减小”或“增大”)的反应,由此判断,此反应自发进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低温__。

(2)在反应Ⅱ中,T1__>__T2(填“>”“<”或“=”),该正反应为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在反应Ⅲ中,若T1>T2,则该正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__反应能自发进行__。

解析:(1)反应I中恒压下温度升高,α(A)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