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现代化城市管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以人为本与现代化城市管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02ec502f60ddccda38a0c2

《市政学》课程论文

(20012-2013学年第2学期 ) 论文成绩:

论文题目:论以人为本与现代化城市管理

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09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生学号:00930015

学生姓名:刘 丹

指导教师:乔福龙

完成日期:20013年 4月 28日

论以人为本与现代化城市管理

摘要:我国城市应该立足世界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不断更新城市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及时提升城市管理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动我国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不仅正确体现了城市发展为市民的终极目的。城市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为市民们服务而不是为抽象的城市服务。只有“以人为本”,管理者们才能够在职责范围内科学决策,正确处理城市管理领域内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以人为本 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

现代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功能于一身,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管理可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管理涉及城市运行及宏观效率,城市微管管理关系居民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宗旨,更是城市微观管理的宗旨。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创新管理方面仍处于落后水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城市管理创新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地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聚集中心,因而也是一个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组合而成的十分复杂的大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城市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一是根据自然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研究城市所在区域内自然系统的承载力——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为城市的长久生存和发展寻求可靠的依托条件,提出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优势和克服制约因素的对策,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二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支柱产业,组织区域内外经济的协作与联合,以此扩大城

1

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三是研究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发展规律,紧紧围绕社会的主体:人,制定相互配套的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法制管理等政策,使城市社会相对处于平衡状态。四是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中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制定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城市的对策,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制定城市土地、住房、基础设施等方面管理的具体对策,以此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

从城市管理的内涵看,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也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关键。因此,城市管理不仅仅是单一的治脏、治乱、治差,而是全面的综合性的管理。城市管理要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原则。科学的发展观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一定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在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实施管理时,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将近期管理与长远管理结合起来,使城市管理在科学发展观的主导下,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既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和健康素质;又要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在城市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就城市而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具备的基本要素是人口、土地和资本。在这三要素中最关键的是人。人是城市的生产、建设和消费者,要管理好城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氛围。第三,坚持管理也是生产力的原则。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是二者的综合反映。如果方法和手段适度,管理就能够出效率、出效益,出财富;如果方法和手段不当,就会走向反面。如大连、青岛等城市,就是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方法,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了整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只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就能有效整

2

合城市自然、经济、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第四,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法制手段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城市管理进步的标志。因此,要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城的思想,尽快使城市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我国现代化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已取得很大成绩,显示出传统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与管理的要求。我国的城市现代化起步较晚,在城市管理中缺乏相应的经验,加上我国的基本国情,使我国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我们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一些弊端和薄弱环节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1.城市规划起点低,龙头作用没有发挥好,同时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以权代法,造成规划管理失控,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城市的发展留下了“后遗症”和缺憾。2.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滞后,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些公用设施刚建起来不久,就遭到人为破坏;市政设施管理方面政企不分,机制僵化。3.市容市貌脏乱差现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部分人受利益驱动,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乱摆摊子、乱搭棚子、乱倒垃圾的现象屡屡不止。4.绿化美化发展缓慢、水平低、没有形成城市绿化体系。5.由于建市时间短、底子薄、管理经验不足,管理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城市管理还缺乏完善系统的机制和措施。6.法制观念淡薄,法制建设滞后,重人治、轻法制。加之市民参与管理城市,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城市管理的整体效率还不高。7.没有处理好先管人,后管物的关系,群众性的宣传教育和自我教育没有抓起来,由此导致城市管理工作显得苍白无力。总之我们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均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以人为本做好现代化城市管理工作

加强城市社区管理,要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现状为出发点,从建立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和与世界接轨的高度来考察。在加强和改善城市社区管理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推行以服务为中心的行政职能,理顺关系,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