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识图暨平法图集学习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结构识图暨平法图集学习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7bdb66e5901020207409cce

结构识图暨平法图集复习要点

一 结构的基本知识

1、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由设防烈度、结构类型、结构高度、使用功能等综合确定。设防烈度为《抗震设计规范》给定的各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承德市区大部为6度,石家庄市区、邯郸市区、保定市区、张家口市区、沧州市区、衡水市区、邢台市区、秦皇岛市区等为7度,廊坊、唐山市区为8度。”对一个具体的工程而言,设防烈度是条件,抗震等级是结论,在结构识图中直接用到的是抗震等级,如确定锚固长度。 2、环境类别:构件所处的环境,根据其寒冷程度、干湿程度、是否为侵蚀环境等划分。出于满足构件耐久性的要求,环境类别直接决定了构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3、保护层厚度:最外侧钢筋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有箍筋时,为箍筋表面,无箍筋时为相应的其他钢筋表面,如独立基础底板。 4、四个锚固长度之间的关系和算法:

lab: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a×lab laE:钢筋抗震最小锚固长度。laE=?aE×la labE:钢筋抗震基本锚固长度。labE=?aE×lab laE?la??aE?lab??a??aE??a?labE

式中:?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若无d>25mm钢筋、或环氧树脂涂层

钢筋等四种情况时(简称非四类钢筋),?a均取1.0,此时laE=labE。

5、搭接长度:采用“绑扎搭接”这种连接方式时,所需的两根钢筋的重叠的长度,该长度分抗震和非抗震两种。算法是在相应锚固长度的基础上按接头率考虑修正系数?l,算式如下:

llE??l?laE,ll??l?la

6、平法图集的基本规则:

①原位标注优先原则②能直锚则直锚原则③钢筋不连续通过阴角(即内凹角)

7、构造筋与相应受力筋的关系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构件钢筋种类有条形基础分布筋、楼板楼梯分布筋、梁侧构造钢筋、架立筋等。

构造筋的布置原则:在无受力筋的才专门增加构造筋以满足相应构造要求。

条形基础底板筋布置在基础梁梁侧的底板区域,纵向布置。 楼板上部非贯通总结(扣筋)内侧分布筋在角部受力筋交叉区域与另一个方向受力筋搭接150mm截断。

梁侧构造钢筋(腰筋)在梁腹板高度≥450mm且无抗扭钢筋时布置,其在两端支座处的搭接或锚固长度为15d。

架立筋用于当梁顶面箍筋转角处无纵向受力筋时,架立筋与非贯通

纵筋搭接长度为150。

二 制图规则总结

平法制图分列表注写和平面注写方式两种,但有时会联合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且二者表达信息一致,不必刻意区别两种方式。

在具体标注构件信息时分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有原位标注时,集中标注的对应部分失效,除局部非贯通筋外,原位标注也可能包含截面尺寸、箍筋信息、本跨贯通筋等。

+ 用于连接两种不同直径钢筋,但用于贯通筋和架立筋连接时架立筋应

写在括号内,如2

25+(2

12)

;用于隔开构件上部和下部贯通纵筋,梁等构件注写时上部纵筋在前,

下部纵筋在后,如梁集中标注中2

14;3

18。但双柱基础、条形基

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注写时为底部纵筋在前,顶部纵筋在后如等,如B

25@300;T

25@150

/ 用于隔开梁等构件上部或下部的多排纵筋,其前的钢筋在上,其后

的钢筋在下,但应注意构件上部的纵筋优先布置在最上排,下部纵筋优先布置在最下排,如梁上部纵筋625 4/2,下部纵筋8

25 3/5

三 基础

各种混凝土基础中,如果无特殊说明,基础自身钢筋的连接和锚固均按非抗震设计处理。(11G101-3,P6) 1、独立基础:(柱无偏心时)底板筋: 若x<2500,则x方向钢筋长度为

x-2c。根数根据起步位置计算,距离构件边缘取min(75,s/2)。 若x≥2500,则x方向钢筋长度,两端为x-2c。中间为0.9x,且交错布置。 2、柱下条形基础

①底板筋:减短10%构造同独立基础,端部起始位置取min(75,s/2)

底板交接处:(11G101-3,P69,仔细研读)。交接处,分布筋

与同向受力筋搭接长度为150mm,进入节点区范围的长度为(150+保护层厚度)。底板分布筋在肋梁宽度范围内不布。

②肋梁钢筋:肋梁纵筋的端部锚固:外伸部位上部纵筋伸至端部弯折12d,下部贯通纵筋伸至端部弯折12d,但非贯通纵筋只伸至端部不弯折。

梁底支座两侧有非贯通筋(类似框架梁负弯矩钢

筋)( 11G101-3,P71),两端伸出长度为ln/3。

梁侧扭筋,扭筋属于受拉钢筋,锚固和搭接长度同基础梁纵筋。

肋梁交接处箍筋按截面高度较大的设置,(11G101-3,P76) 3、筏板基础:重点掌握平板式筏形基础。理解筏板基础的基本钢筋布置和底部加二排筋(即柱下板带)时的布置,封边构造、放射筋布置(可参考11G101-1,P103)、筏板变截面部分钢筋构造和剪力墙、柱在筏板基础内的插筋构造。

四 框架结构柱、梁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框架结构梁柱是主要的抗震构件,其纵筋、箍筋的配置必须符合多方面的抗震要求。 1、框架柱:

柱钢筋分为纵筋和箍筋,其中

①纵筋

a.插筋:计算分三段:基础内水平段+基础内竖直段(基础高度-保护层-基底钢筋直径)+基础顶面以上竖直段。

基础水平段:基础高度大于laE时水平弯6d且不小于150mm,否则为15d。

基础内竖直段:按基础高度-板底保护层-单向板底筋直径 基础顶面以上:第一批连接高度为Hn/3,第二批为Hn/3+35d。 (11G101-3,P59+11G101-1,P57)。 b.中间层纵筋:介于上下两层连接点之间

c.顶层纵筋:若为中柱,顶部有>100厚现浇板,则可锚入板内或梁内(11G101-1,P60)。若为边柱,则可采用柱锚梁或者梁锚柱等构造,详见(11G101-1,P59)

②箍筋: 复合方式:柱由于双向受剪,一般双向箍筋均大于2肢,理解 m×n箍筋的含义,横向截切柱截面被截断的箍筋肢数即为m,特别注意其与柱截面尺寸b×h的对应关系。(11G101-1,P67)

基础高度内为封闭箍筋(非复合箍),间距不大于500,最少两道。

箍筋加密区范围:底层柱底,自基础顶面算起Hn/3,底层柱顶及其他各层柱底柱顶为(Hn/6、hc、500较大者),节点区也是箍筋加密区。 2、框架梁

有抗扭钢筋时不需布置,抗扭钢筋的锚固按梁上部或下部纵筋 ①楼层框架梁在边柱中的锚固,图集要求为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且

?0.4labE。其含义是在保证?0.4labE的前提下,应伸至柱边,一

般按柱边向里保护层加箍筋直径位置。若柱宽较大,可以采用直锚。 ②计算梁箍筋加密区箍筋根数的时候,箍筋加密区范围自柱边算起,但在布置该区域箍筋时,第一根箍筋自柱边50mm处布置。计算根数时,加密区范围减掉50mm,除间距,向上取整+1。

梁端加密区范围:抗震等级一级为(2hb、500较大者),二~四级(2hb、500较大者)

③梁侧有扭筋或构造筋(腰筋)时,需布置拉筋,其直径一般同箍筋直径,间距按非加密区间距,上下排应错开。

④主次梁交接处附近箍筋或吊筋,或二者同时出现。吊筋底部尺寸较次梁两侧各宽50,按450

(主梁高度≤800)或600

(主梁高度>800),伸至顶部水平伸20d。附加箍筋数量按图纸,不影响正常箍筋布置。 (11G101-1,P87)

五 剪力墙

1、剪力墙结构的组成:竖向主要为各种剪力墙柱,端柱、暗柱、转角柱、翼柱等。墙肢之间由连梁、各层楼板连结,各楼层处通常配有暗梁或边框梁。理解约束类(Y??)构件和构造类(G??)构件的区别和联系。基础一般为筏板基础。

2、剪力墙柱:掌握各类剪力墙柱纵筋和箍筋的信息,特别是箍筋的复合方式。纵筋生根于基础,(11G101-3,P59),连接方式不一

(11G101-1,P73)。 3、剪力墙身:

墙身竖筋生根于基础(11G101-3,P58)。水平筋起始位置为基础顶面50mm(11G101-3,P58),两端深入剪力墙柱中锚固(11G101-1,P68-69)。水平筋和竖筋的连接多为搭接。 拉筋:

①剪力墙拉筋排布设置有梅花形、矩形两种形式。拉筋水平及竖向间距:梅花形排布不大于800mm,矩形排布不大于600mm;当设计未注明时,宜采用梅花形布置方案,图中sx为拉筋水平间距;sy为拉筋竖向间距。

②拉筋排布:层高范围内由底部板顶向上第二排水平分布筋处开始设置,至顶部板底向下第一排水平筋处终止;墙身宽度范围内由距边缘构件第一排墙身竖向分

布筋处开始设置。位于边缘构件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也应设置拉筋,此范围拉筋间距不大于墙身拉筋间距,拉筋直径≥6mm。 ③墙身拉筋应同时勾住竖向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此时允许其最外端保护层不足)。当墙身水平分布筋多于两排时,拉筋应于墙身内部的每排竖向和水平分布筋同时牢固绑扎。(摘自12G901-1) 4、剪力墙梁:连梁、暗梁、边框梁 ①纵筋位置和锚固要求 ②箍筋的形式和位置

③梁侧钢筋一般为墙身水平分布筋,或设计注明的腰筋。 ④有交叉斜筋或暗撑时,其布置与锚固要。

六 楼板

理清一般现浇楼板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钢筋的类型。

1、各板格中,钢筋图形开口向下或向右为板顶钢筋,向左或向上为板底钢筋。

2、一般为双向板板底钢筋双向正交,板顶四边扣筋,扣筋内侧布分布筋,角部交叉区域搭接150mm(11G101-1,P94,注4)。

3、扣筋在端部支座的锚固(11G101-1,P92),水平伸至梁纵筋内侧,按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水平段≥0.6lab,按铰接时,水平段≥0.35lab,然后竖直段均弯下15d。

4、在中间支座,扣筋的标注尺寸应注意判断是从梁边还是梁中线,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计算。标准的平法标注是按梁中线,(但不一定是轴线)。 5、板底受力筋深入支座≥5d且至少到梁中线。 6、扣筋竖直段=板厚-2保护层计算 7、板受力筋排布时,起始位置取s/2。

七 楼梯

现浇板式楼梯本质上是一块两端支撑于上下平台梁的单向板,故其受力筋均沿纵向,板底为纵筋承受正弯矩,板顶扣筋承受负弯矩,二者配筋直径和间距一般相同。横向布分布筋,在受力筋内侧,一般每个台阶一根。

1.板底受力筋两端支撑长度≥5d且至少到梁中线。

2.扣筋端部锚固分铰接和固接两种情况。(详见11G101-2,P22等)。扣筋伸入跨内长度为净跨水平投影长度的1/4,即ln/4 3、对于折板楼梯,应特别注意钢筋不连续通过阴角(即内凹角)这一基本规律。

八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按铰接还是按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的问题,至少以下三处存在这两个选项:

①非框架梁端部负筋的锚固(11G101-1,P86) ②楼板端部支座为剪力墙或梁时。(11G101-1,P92) ③楼梯与平台梁连接处。(11G101-2,P22)

问题的本质是支座类型为铰接还是固接的问题,实际上约束力多介于二者之间,具体接近于前者还是后者,取决于构件的相对刚度。在设计未注明时,按固接处理,即取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这一项。 2、关于钢筋计算中向上取整+1或-1的问题 考虑到钢筋间距可小不可大,所以一律是向上取整。

当两端部钢筋同为本序列的钢筋时,钢筋总数为向上取整+1。若两端已有其他钢筋界定,则在布置本区域钢筋时,钢筋总数为向上取整-1。

“算无定法,贵在得法。”

3、自行理解图集的能力训练

对于课程中未能重点讲解的内容,应能根据实际需要,在掌握平法精神的背景下,快速获取图集所给定的各种信息,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