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及重点摘要归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6《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及重点摘要归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7479b3050e2524de4187e46

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强调三大作风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强调在党内斗争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创造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列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

除了上面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额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雷人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革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党坚持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为我们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自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4.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时代背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中国苦各种战乱,革命胜利后又冷战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探索)

②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5.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①第一次国内战争,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

第 5 页 共 97 页

各界皆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时期,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开始形成;

②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军事统战党建思想,科学的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纲领,精辟论证了党的政策策略,标着走向成熟。1945七大党指导思想;

③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期间重要理论成果是重要组成部分。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 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国情),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始终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

第 6 页 共 97 页

(3)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4)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自由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要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6)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按照“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9)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第 7 页 共 97 页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通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国家兴盛与个人幸福紧密结合,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路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义的历史条件下;

②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第 8 页 共 9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