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5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6bb457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3f

(也可以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并分别看3X的值是否等于217.5,X+3X的和是否等于290。)

[评析]:从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组织尝试解答,通过追问解答依据,巧妙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这样做把知识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练一练

谈话:关于颐和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有多少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你知道我们地球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有多少吗?(出示练一练) 读题,明确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相交流解题过程与结果。

比较:这题的解答过程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评析]:从例题中的和倍问题拓展到练一练中的差倍问题,教师再一次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接着组织学生比较与例题的异同,使学生在分析、对比中探索规律。在此,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发

第5页/共8页

展。

三、组织练习,巩固应用 1、练习二第1题

提问:谁来说说解这些方程的第一步需要怎样做? 学生独立求解。(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检验。指出:应养成检验的习惯。 2、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进行化简。 集体核对。 3、练习二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每道题列出了怎样的方程,你依据了怎样的等量关系? 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提问:列方程解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 4、拓展

举行献爱心活动:五年级共捐款80元 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捐款160元 五年级和六年级共捐款320元 六年级的捐款是五年级的3倍

小组活动:请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6页/共8页

[评析]:及时、必要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本节课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由易到难、有浅入深、循序渐进。拓展题的设计,更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互补、在交流中共进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四、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第7页/共8页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