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60b2024910ef12d2bf9e761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分类、产生条件,空间扩散的概念、分类及相关实践研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分类、产生条件,空间扩散的概念、分类。

第二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主要内容: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构建和适用情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理论的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理论模型的构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理论的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理论模型的构建过程。 第三节 廖士景观

1.主要内容:廖士景观的构建及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学说的比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需求圆锥体,市场网的形成,廖士景观的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需求圆锥体,市场网的形成,廖士景观的要点。 第四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1.主要内容: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斯梅尔斯的验证,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边际等级货物的概念,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的要点,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边际等级货物的概念,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的要点,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 第五节 核心与边缘理论

1.主要内容: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学说的要点,增长极的概念和理论发展,核心边缘模式的解释。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学说的要点,增长极的概念和理论发展,核心边缘模式的解释。 第六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1.主要内容:城市空间分布的类型,城镇密度,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组织及城市经济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空间分布的类型,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组织及城市经济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空间分布的类型,了解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组织及城市经济区。

(三)课后练习 1. 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分类、产生条件,空间扩散的概念、分类。 2. 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理论的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理论模型的构建过程。

3. 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学说的要点,增长极的概念和理论发展,核心边缘模式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2.熟悉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3.了解国内外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1.主要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历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镇体系的概念和特征,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和在各种规划中的地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镇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分析、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等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介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区域基础、经济基础分析,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区域基础、经济基础分析,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等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1.主要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三)课后练习 1. 城镇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2.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几种模式和中心商务区的相关内容; 2.熟悉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划分方法; 3.了解本章相关内容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1.主要内容:城市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地基承载力和城市地形等与城市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地基承载力和城市地形等自然环境与城市的关系。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1.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类型,均质性和均质地域,土地利用的三种经典模式介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用地特征,均质度的计算方式,同心环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的结构特征及三模式的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同心环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的结构特征及熟悉了解三模式的发展。 第三节 中心商务区

1.主要内容:CBD的界定方法、内部结构及演变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CBD的概念和界定指标,内部结构的分析,及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最新的研究进展。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CBD的概念和界定指标,熟悉内部结构的分析,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三)课后练习 1. 同心环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的结构特征。 2. CBD的概念和界定指标,内部结构的分析,及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十一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 2.熟悉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和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 3.了解城市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分析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 1.主要内容: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和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我国城市内部市场空间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内部商业布局的形式及特点,加纳商业中心空间模式的要点,零售引力模式,北京、上海、广州各城市的商业布局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内部商业布局的形式及特点,熟悉加纳商业中心空间模式的要点,零售引力模式。 第二节 城市社会空间

1.主要内容:社会空间的分层,社会区分析,因子生态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的概念,形成社会区的因素、分析指数,因子生态分析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的概念,形成社会区的因素、分析指数,了解因子生态分析方法。 第三节 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1.主要内容:城市感应空间的构成,居民构想图的构成及实例介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感应、环境、行为的概念,居民构想图的构成要素。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感应、环境、行为的概念,居民构想图的构成要素。

(三)课后练习 1. 城市内部商业布局的形式及特点。 2. 加纳商业中心空间模式的要点。

3. 感应、环境、行为的概念及居民构想图的构成要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十二章城市问题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的相关内容; 2.了解城市住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环境问题 1.主要内容: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资源与城市环境,人口与城市环境,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城市交通问题

1.主要内容: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国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强中心战略、完全机动化战略、弱中心战略及低成本战略的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强中心战略、完全机动化战略、弱中心战略及低成本战略的特点。 第三节 城市住宅问题

1.主要内容: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的表现形式。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城市社会问题

1.主要内容: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年人问题、内城问题等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年人问题、内城问题等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分析。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年人问题、内城问题等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分析。

(三)课后练习 1.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 2. 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强中心战略、完全机动化战略、弱中心战略及低成本战略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合计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验 其他教学环节 小 计 2 2 2 2 4 4 4 4 4 2 1 1 32 2 2 2 2 4 4 4 4 4 2 1 1 32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教学参考资源:

[1]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2]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3]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商务出版社,1995年。 [4]阎小培等,《地理·区域·城市》,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5]期刊,《城市规划》 [6]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7]期刊,《国外城市规划》